[发明专利]一种改良声控系统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24771.5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38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叶媲书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会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L15/22 | 分类号: | G10L15/22;G01J5/00;G01S1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声控系统 语音识别装置 探测器 语音识别指令 可信信号 改良 发送 探测器检测 电连接 误触发 有效地 探测 检测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改良声控系统装置,包括一语音识别装置,一个探测器,探测器与语音识别装置电连接,当探测器检测到可信信号时,则向语音识别装置发送开启语音识别指令;当探测器没检测到可信信号时,则向语音识别装置发送关闭语音识别指令。所述的一种改良声控系统装置,通过在声控系统中加入一种探测器,能探测人体是否存在在指定空间,有效地保证了整个声控系统的安全性,同时极大降低了被误触发的可能性,使得整个声控系统可靠性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语音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良声控系统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语音交互功能已经成为智能设备的一种亮点,尤其是远场语音识别技术的成熟,使人在几米开外就可以通过自然说话方式对设备进行控制,推动智能设备走向实用化。
但远场语音识别正因为他的强大,导致很容易被日常会话所误触发。所以现在很多远场识别都需要有个唤醒词,在进行指令控制前,需要先说一个唤醒词来唤醒语音识别系统,然后在一定时间内再进行识别。唤醒词很好的解决了日常语言导致的误触发,但使用唤醒词还是有严重的不足,尤其是不能消除严重的安全隐患。远场语音识别因为其识别能力的强大,导致很可能被恶意利用,譬如有人在门口,通过足够清晰和宏亮的声音,有可能可以唤醒房间内的语音识别设备从而进行恶意操作房间内的设备。为了解决安全问题,现在有人使用声纹识别,先识别说话人的身份,从而响应指定人的指令,过滤其它无关人员的指令。但声纹识别一来受精度影响,二无法防止有人先分析特定人的声纹特征再通过合成类似声纹的声音来骗过示识别器。其次,远场语音识别很可能在同一个区域内安装多个,导致主人的一句控制指令,让多个识别器同时响应,导致命令重复执行带来不可预知的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置,识别出人在了语音器的旁边才唤醒语音识别器,有效的防止了没有物理接近语音识别器就能唤醒的安全隐患,也保证了同一个区域中多个语音器同时响应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良声控系统装置,包括一语音识别装置,一个探测器,探测器与语音识别装置电连接,当探测器检测到可信信号时,则向语音识别装置发送开启语音识别指令;当探测器没检测到可信信号时,则向语音识别装置发送关闭语音识别指令。
更进一步的,所述探测器,或包含一个人体红外感应装置,当人体红外感应装置感应到人体发热变化时,探测器检测到可信信号;当超过指定时间没探测到人体发热,探测器认为可信信号丢失。
更进一步的,所述探测器,或包含一个超声波测距装置,当超声波测距装置测距发生变化时,探测器检测到可信信号;当超过指定时间没测到感应距离变化,探测器认为可信信号丢失。
更进一步的,所述探测器,或包含一个移动终端信号捕捉装置,当移动终端捕捉到指定移动终端信号时,探测器检测到可信信号;当移动终端没捕捉到指定信号时,探测器认为可信信号丢失;所述的信号捕捉装置,可以捕捉信号发生对象的物理特征,包括信号发生对象的MAC地址。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的一种改良声控系统装置,通过在声控系统中加入一种探测器,能探测人体是否存在在指定空间,有效地保证了整个声控系统的安全性,同时极大降低了被误触发的可能性,使得整个声控系统可靠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改良声控系统装置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一种改良声控系统装置的逻辑控制图;
其中,1为语音识别装置,2为探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改良声控系统装置进行描述,目的是为了公众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所述的技术内容,而不是对所述技术内容的限制,事实上,在本发明的创新精神实质内,对所述拉链包结构的改进,包括对相应组件的增减和替换都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会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会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47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