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氧化钛纳米线/二维层状碳化钛复合材料及其低温制备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24794.6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2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3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锋;吕文静;李学林;周文静;任莹莹;卫丹;曹敏娟;牛冬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23/053 | 分类号: | C01G23/053;C01G23/00;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2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纳米 二维 层状 碳化 复合材料 及其 低温 制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功能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二氧化钛纳米线/二维层状碳化钛复合材料及其低温制备法。
【背景技术】
二维层状碳化钛(MXene)是利用Ti3AlC2层间作用力的差异,通过一定的方法将Al层腐蚀而得到。由于其独特的类石墨烯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导电性等,使得其在吸附、光催化、生物传感器、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15年,Zhao等人通过将碳纳米管与Ti3C2Tx复合得到了三明治状的Ti3C2Tx/MWCNT复合材料,实验表明负载之后的Ti3C2Tx/MWCNT有高的电容和超高的速率性能。2016年,Huang等人通过将Cu(CH3COO)2H2O和Ti2CTx溶剂热处理得到了Cu2O/MXene纳米粉体,实验结果表明负载之后材料电化学性能比之前有很大的提升。
纳米氧化钛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无毒性等,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触媒、锂电池等中。2001年,Grimes等人采用三电极体系(钛片为阳极,惰性Pt为阴极,以及参比电极Ag/AgCl组成),通过阳极氧化法制备高度有序的TiO2纳米管。TiO2纳米管规则有序的纳米管结构,一方面为光生电子提供了快速传输的通道,另一方面有利于电解液的传质过程。此外,TiO2纳米管底部的致密阻挡层可以有效地减小暗电流的产生。这些优点使其在太阳能电池上获得了良好的光电性能。
目前文献报道的氧化钛/二维层状碳化钛纳米复合材料大多采用液相法或热处理等方法制备,其缺点在于制备的氧化钛大多为颗粒而且是无序排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二氧化钛纳米线/二维层状碳化钛复合材料及其低温制备法,能够制得线状且有序的二氧化钛纳米线/二维层状碳化钛复合材料。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Ti3C2粉体溶于浓度为1~8mol/L的碱性溶液中,在30~50℃下搅拌反应0.5~3h,得到反应混合溶液;然后,将反应混合溶液洗涤后再分离固体,干燥得到二氧化钛纳米线-二维层状碳化钛复合材料。
进一步地,Ti3C2粉体和碱性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50~200)mg:(10~50)mL。
进一步地,碱性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钾溶液。
进一步地,反应混合溶液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离心洗涤。
进一步地,分离出的固体在20~60℃真空干燥12~48h。
一种利用如上所述低温制备法制得的二氧化钛纳米线/二维层状碳化钛复合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通过将Ti3C2与不同浓度的碱溶液进行混合搅拌,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使得Ti3C2表面氧化生成二氧化钛纳米线,内部仍保留原结构,从而得到一种二氧化钛纳米线/二维层状碳化钛纳米复合材料。大量的二氧化钛纳米线分布在片层表面和片层之间,不仅增大了层间距,提高了材料的比表面积,而且有效防止了层与层之间的堆叠。本发明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可控,得到的二氧化钛形貌新颖等特点。
本发明制得的二氧化钛纳米线/二维层状碳化钛复合材料为线状,提高了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在电解液为1mol/L KCl溶液,扫描速率为2mV/s时,测试CV,Ti3C2比电容为90F/g,而本发明制备的二氧化钛纳米线/二维层状碳化钛复合材料的比电容为120F/g。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制得的二氧化钛纳米线/二维层状碳化钛纳米复合材料不同放大倍率下的SEM图,其中(a)为1.0μm,(b)为500nm。
图2为本发明制得的二氧化钛纳米线/二维层状碳化钛纳米复合材料的XRD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47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