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量热结构及量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26991.1 | 申请日: | 201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20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文明;张志;姚勇;宋江锋;杨雷;邓立;周帅;胡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K17/08 | 分类号: | G01K1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史明罡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量测量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量热结构。本发明还设计一种具有前述量热结构的量热装置。
背景技术
氚是氢的同位素之一,具有放射性。氚进入人体后会对人体器官造成严重的伤害。氚含量的测量是氚的处理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测量含氚样品辐射放热的热功率,可间接得出氚的含量。
然而,待测的含氚样品中的氚含量一般较低,因此样品辐射放热少,现有技术中的热量测量结构用于测量含氚样品辐射放热的热功率时,无法得到高精度的测量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量热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热量测量结构用于测量含氚样品辐射放热的热功率时,无法得到高精度的测量结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量热结构的量热装置。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量热结构,该量热结构包括导热的测量壳体,测量壳体由导热的电气绝缘材料构成,或导热的测量壳体的外表面包裹或涂覆有导热的电气绝缘层。测量壳体外侧设有热敏电阻;热敏电阻电连接有测量电路。
本实施例中的量热结构的导热的测量壳体在其任一位置受到热辐射时,其接收到的热量均会迅速地在测量壳体的壁上进行传导,以确保测量壳体各处温度相等,从而能够将其内部均匀或不均匀的热辐射转换成封闭于其壁上的等温热场。设置于其外侧的热敏电阻的阻值会随着热场或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通过测量电路测量热敏电阻的阻值可反算出待测量热源的热辐射功率,进而可以计算出放热物质的含量。测量壳体由导热的电气绝缘材料构成,或导热的测量壳体的外表面包裹或涂覆有导热的电气绝缘层,一方面可避免使连接在其外侧的热敏电阻短路,另一方面可保持良好的导热性能,有利于将待测热源的均匀或不均匀的热辐射转换成均匀的、稳定的热场,提高测得值的稳定性和精度。
进一步地:
电气绝缘层为导热矽胶布。
进一步地:
热敏电阻由螺旋绕卷于测量壳体外壁的铂丝构成。
进一步地:
测量壳体中设有用于容纳热源的容纳室;
容纳室的外壁为封闭的导热壁体。
进一步地:
容纳室通过吊杆悬空吊挂于测量壳体上。
进一步地:
导热壁体由纯铝构成,且其内表面具有镀金层。
进一步地:
量热结构还包括中空结构的恒温体;
测量壳体设置于恒温体中。
进一步地:
测量壳体通过隔热支撑件支撑于恒温体内部的底面。
进一步地:
测量壳体的内表面与容纳室的外表面之间的间距处处相等;
测量壳体的外表面与恒温体的内表面之间的间距处处相等。
一种量热装置,该量热装置包括前述的量热结构,还包括对照量热组。量热结构还包括校核热源,校核热源包括设置于容纳室中的加热电阻以及与加热电阻电连接的加热电路。对照量热组的结构与量热结构相同。
本实施例中的量热装置包括上述量热结构,还设置有对照量热组,可通过量热结构和对照量热组的校核热源预先对热敏电阻的灵敏度曲线进行校核,然后根据该经过校核的热敏电阻的灵敏度曲线求取氚放热功率,进而求得氚的含量,具有测量结果准确的有益效果;另外,通过对照量热组的设置,可消去环境及测量结构本身对测量结果有影响的因素,从而能够进一步得到更高精度的测得值。
综上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施例中的量热结构通过测量壳体将将待测热源的均匀或不均匀的热辐射转换成均匀的、稳定的热场,再通过测量电路测量热敏电阻在该均匀的、稳定的热场中的阻值反算出待测热源的热辐射参数,从而算出待测热源的发热物质的含量,能够获得高稳定性和高精度的含量值。
本实施例中的量热装置通过对照量热组的设置,可消去环境及测量结构本身对测量结果有影响的因素;通过校核热源的设置可预先校核热敏电阻的灵敏度曲线,然后用于测量氚的放热功率及含量,具有测量精度高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量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测量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69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