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氰废水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27229.5 | 申请日: | 201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64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杨勇;耿翠玉;张鹏昊;周栋;迟娟;俞彬;杨春芳;杨超;李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天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博天环境工程(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3 | 代理人: | 刘继富;王春伟 |
地址: | 100082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水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氰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调节含氰废水的pH值至2‑4;使加压气体与废水逆向接触;对废水进行紫外光‑臭氧联合催化氧化处理;将废水置于一级贮水池中调节pH值至弱碱性,将废水置于一级生物接触氧化池中进行好氧接触氧化处理;将废水置于二级贮水池中调节pH值至弱碱性;对废水进行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将废水置于三级贮水池中;将废水置于二级生物接触氧化池中进行好氧接触氧化处理;将废水置于竖流沉淀池中,沉淀处理;将废水置于四级贮水池中如COD值低于50mg/L,则外排。吹脱后气体进入碱液吸收装置,尾气进入紫外光气体氧化室中进行处理,废气中CN‑浓度检测不出后外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含氰废水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含氰废水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金矿、冶金、石化、电镀、有机合成、印染、氮肥及煤气工业;含氰废水中往往还含有高浓度的游离氰化物以及金属氰化络合物,具有剧毒,是备受关注的废水类型之一。
目前常采用碱性氯化法、臭氧处理法、高温水解法、膜生物反应器法、微生物处理法、生物化学法等技术对含氰废水进行处理。这些含氰废水处理工艺主要存在处理不完全、产生二次污染、成本高、处理周期长、无法回收氰化物或金属、工艺不够完善和适应性差等缺陷。因此要求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处理措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酸化法的原理是用硫酸或二氧化硫将废水酸化至pH=2.8-3.0,使金属氰络合物分解生成HCN。因HCN的沸点仅为25.6℃,所以当向废水中充气时HCN 极易挥发,挥发出来的HCN用碱液NaOH吸收并返回浸金使用。从而可以实现氰的回收再利用。缺点是处理后废水含氰达不到排放要求,需进行二次处理,处理成本和投资较高。因此,现在亟需一种新式的、不需要二次处理就可以达到排放标准的含氰废水的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现有的各含氰废水处理方法如下:
酸化法:酸化法的原理是用硫酸或二氧化硫将废水酸化至pH=2.8-3.0,使金属氰络合物分解生成HCN。因HCN的沸点仅为25.6℃,所以当废水与气体接触时,氰化氢(HCN)极易挥发,挥发出来的HCN用碱液,例如NaOH吸收后,可以回收再利用。
光催化降解法:光催化降解法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含氰废水处理方法。该方法是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利用紫外光/太阳光辐射将氰化物降解为危险性较小的物质。采用TiO2-MnO2-C催化体系可以产生较佳的催化效果。
臭氧催化氧化法:臭氧(O3)氧化氰化物是利用O3作为氧化剂将氰化物氧化的方法,在碱性废水中,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产生游离氧,从而将CN-氧化为无毒物质。此外,O3产生的游离氧可以将大分子有机物氧化为小分子有机物,提高废水的B/C比,还可以将部分小分子有机物彻底氧化为无机物,降低废水的COD含量。
好氧接触氧化法:其采用常规微孔曝气池加生物接触氧化法,微孔曝气充氧能力和氧利用率均比较高,生物接触氧化法中,性污泥附在填料表面,不随水流动,因生物膜直接受到上升气流的强烈搅动,不断更新,从而提高了净化效果。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处理时间短、体积小、净化效果好、出水水质好而稳定、污泥不需回流也不膨胀、耗电小等优点。基于上述各含氰废水的处理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氰废水的处理方法,以实现在处理含氰废水时,不需要二次处理就可以达到排放标准。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氰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调节含氰废水的pH值至2-4;
(2)使加压气体与步骤(1)处理后的含氰废水逆向接触,对废水进行淋洗吹脱处理;所述加压气体压力为0.12-0.15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天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博天环境工程(北京)有限公司,未经博天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博天环境工程(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72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