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态路网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及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27364.X | 申请日: | 201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68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张秀梅;杨志奎;林宝华;叶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多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6Q10/04;G06F16/29;G06F16/23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1111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态 路网 交通 需求预测 方法 及其 系统 | ||
1.一种动态路网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数据预测及反馈三大步骤,其中,
所述数据采集步骤,包括:
S1.将采集到的地理信息数据写入地理信息数据库,将来自交通流检测设备的交通流数据写入交通流原始数据库,将来自第三方系统的交通管理信息数据写入交通管理信息库;并通过通讯链路将采集到的这几类数据分别传递到数据采集中心;
所述数据预处理步骤,包括:
S2.数据清洗,即,对所采集的交通流数据所处时间段、设备类型、设备位置进行异常识别,根据经验阈值进行清洗过滤;
S3.数据弥合,即,对清洗过滤后的数据根据弥合规则进行数据弥合,以完善数据系列;
S4.数据融合,即,根据设备特点及其埋设位置,将多种设备的采集数据进行像素级融合,形成虚拟化的断面交通流数据;
S5.数据路网叠加,即,将融合后的断面交通流数据和交通管理数据叠加到道路网相关采集点,实时修正道路网的通行情况;
所述数据预测及反馈步骤,包括:
S6.建立数据预测模型,即,根据道路网两点之间的影响车辆行驶的信息构建路网动态模型;结合各采集点的交通流数据、交通管理信息构建交通需求预测模型;
S7.评估数据预测模型,采用偏差分析法修正数据预测模型,以形成闭环学习;
其中:S4中所述的像素级融合是指:先划分时段,并对不同时段中各类采集数据赋予一定权重值,然后按时段将各类采集数据融合到虚拟断面;所述划分时段按照季节、假日、工作日分别设定,所述虚拟断面数据包括流量LL(La)、速度SD(La)、占有率ZYL(La)、排队长度PDCD(La)进行融合;S5中所述数据路网叠加具体包括:首先对交通管理数据叠加,修正路网静态属性;然后叠加交通流数据,为预测模型准备初始数据;所述交通管理数据叠加包括修正管制、占道、事件所影响路段的通行属性,所述交通流数据叠加包括按照采集断面叠加在对应路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路网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交通流检测设备包括视频检测器、地磁检测器、微波检测器、卡口、信号机、路口信号设备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路网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地理信息数据包括道路、路口、路段;其中,道路需要包含道路等级,路段至少需要包含行驶方向、路段一般行驶速度、路段长度、路段起止路口编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路网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交通管理信息数据包括交通管制信息、施工占道信息、交通事件信息、交通信号控制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路网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的所述弥合规则为:将预先配置的持续弥合时间长度与弥合时间上限进行比较,若持续弥合时间长度超过弥合时间上限,无需要弥合;若未超过上限,则采用去年同期的数据对当前时刻进行弥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路网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6中,所述影响车辆行驶的信息包括道路网两点之间的通达性、行驶速度、距离、路侧是否存在小区和/或停车场中的一种或多种;交通需求预测模型所预测的数据至少包括预测路段可能的排队长度、路段各车道流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路网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7中所述偏差分析是指将预测的交通数据与实际检测数据进行比对,计算出偏差度,再根据偏差度修订预测模型及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多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多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736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重锤物料测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子输油泵油位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