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附接外部导星装置的望远镜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27509.6 | 申请日: | 201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51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胡啟晨;程楷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啟晨;程楷琳 |
主分类号: | G02B23/04 | 分类号: | G02B23/04;G02B2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格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9 | 代理人: | 谭辉;周娇娇 |
地址: | 10004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附接 外部 装置 望远镜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附接外部导星装置的望远镜,包括望远物镜组和导星用镜组,望远物镜组与导星用镜组通过一分光镜实现共用同一目镜组;导星用镜组可帮助智能手机等便携式智能终端中的星空观测软件,对当前望远镜所观察的星空进行可视化的多媒体信息引导;不同于传统的天文望远镜,本发明在出瞳处得到由寻星镜用镜组和望远物镜组形成的融合图像,从而更使初级天文爱好者更为便捷的使用望远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附接外部导星装置的望远镜,具体的,涉及利用便携式终端实现引导天文观测的望远镜,便携式终端中运行的多媒体应用结合光学元件,实现在星空观测时将多媒体画面实时融合显示在天文望远镜,实现辅助星空观测。
背景技术
对于青少年以及初级天文爱好者而言,单纯利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星空,寻找星空中的某颗星体、某个星座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寻找星体、观察星座需要储备大量的专业天文知识。
为了解决寻星的问题,天文望远镜一般配置有寻星镜来寻找目标星点,但是对于天文知识和操作技能都不够充分的爱好者而言,操作使用寻星镜依然需要额外东西学习,也无法得知寻星镜里看到的星体属于哪个星座,都有哪些星体构成。
由于缺乏直观、可视化的引导信息引导,使用现有的天文望远镜观测星空给青少年以及初级天文爱好者带来较大的困惑。
随着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终端的大规模普及,很多应用开发者开发了可以运行在诸如智能手机上的星图软件应用,配合智能手机上的GPS、陀螺仪等器件,进行精确定位,拍摄星空图以实现导星或者帮助导天文望远镜进行移动以寻找星体目标,成为方便和实用的方案。一方面,这极大地培养了青少年的天文兴趣,普及了天文知识。另一方面,这可以带领广大天文爱好者快速入门,在短时间内就能学会寻找特定星体的方法。但是这样的方式只能单独在便携式终端上依赖其自有的摄像头完成,然后观察者再依据显示指引到专业的天文望远镜上观看,用户体验不友好。
本发明结合现有的可运行在便携式终端中的观星软件应用,设计了一种将其中的星空观测多媒体画面实时融合显示在专业天文望远镜中的辅助星空观测的装置,使得复杂的寻星过程大为简化,并节约了寻星系统的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使用天文望远镜进行观测时,可以提供直观、可视化的引导信息,方便观察者认知和理解所观察星空的引导星空观测的增强型望远镜装置,以克服已有技术的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可附接外部导星装置的望远镜,包括望远物镜组和导星用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望远物镜组与导星用镜组通过一分光镜实现共用同一目镜组;其中,从望远物镜组出射的光经由所述分光镜的第一光路到达所述目镜组,从所述导星用镜组出射的光经由所述分光镜的第二光路到达所述目镜组,所述目镜组包括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一组透镜,所述望远物镜组和所述导星用镜组在所述目镜组后的出瞳重合。
其中,所述望远物镜组实现对无限远物体成像,至少包括一望远准直物镜,具有正折射光焦度。
进一步的,所述望远物镜组还包括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中继倒像透镜组,所述中继倒像透镜组为两双胶合透镜。
导星用镜组用于实现对有限远图像进行成像,至少包括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一会聚透镜和一反射镜,反射镜在所述导星用镜组中的位置可移动。
优选的,所述望远物镜组与所述导星用镜组具有一致的放大倍率,所述望远物镜组与所述目镜组组成构成的放大用透镜组具有6倍以上的放大倍率。
作为一种利于操作的方式,导星用镜组的物面附近包括支架,用以支撑和固定可显示导星用图像信息的便携式终端,使之随望远镜的位置而做同步移动。
本发明提出的可附接外部导星装置的望远镜,能够利用诸如智能手机中现有的星空观测软件,将软件中有关当前观测星空的直观、可视化多媒体信息实时融合显示在通过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到的场景中,达到快速辅助天文初级爱好者认识、理解星空、星座,有效学习天文知识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啟晨;程楷琳,未经胡啟晨;程楷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75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