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补胎罐和具有其的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28011.1 | 申请日: | 201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268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刘学智;岳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S5/04 | 分类号: | B60S5/04;B29C7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002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补胎 具有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补胎罐和具有该补胎罐的车辆。
背景技术
当车辆的轮胎因使用时间过长而磨损过度,或者轮胎的胎压不足时,车辆容易发生爆胎。相关技术下,在车辆爆胎时,乘员只能通过更换备胎的方式使车辆继续行驶,花费的成本较高,更换备胎的操作费力,且车辆在行驶中爆胎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威胁车内乘员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于提出一种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能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的补胎罐。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补胎罐的车辆。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补胎罐,包括罐体、开关、安全盖和补胎剂,所述罐体可以与用于与车辆轮胎的气门嘴对接的罐体充气嘴连接,所述开关设置成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罐体充气嘴,所述安全盖设置在所述开关处,所述补胎剂封存在所述罐体内,所述补胎剂包括天然橡胶和液态二氧化碳。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补胎罐,可以在轮胎使用时间较长后快速完成轮胎的充气和轮胎破损部位的修补,进而延长了轮胎的使用寿命,减少备胎的更换次数,且保证了驾驶安全。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的补胎罐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优选地,所述补胎罐还包括充气管,所述充气管设置在所述罐体上,所述罐体充气嘴形成在所述充气管上。
进一步地,所述充气管为软管。
优选地,所述补胎剂还包括纤维丝。
优选地,所述补胎剂还包括防冻剂。
优选地,所述补胎剂还包括防老剂。
优选地,所述补胎剂还包括稳定剂。
优选地,所述补胎剂通过高压灌装而封存在所述罐体内。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车辆,设有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补胎罐。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车辆,延长了轮胎的使用寿命,减少备胎的更换次数,且保证了驾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补胎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补胎罐100,罐体1,开关2,安全盖3,充气管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发明。
首先结合图1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补胎罐100。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补胎罐100可以包括罐体1、开关2、安全盖3和补胎剂(图中未示出),罐体1可以与用于与车辆轮胎的气门嘴对接的罐体充气嘴(图中未示出)连接,补胎剂可以封存在罐体1内,当罐体充气嘴与车辆轮胎的气门嘴对接时,罐体1中的补胎剂可以通过罐体充气嘴喷入车辆轮胎内部。
开关2可以打开或关闭罐体充气嘴,如图1所示,开关2可以为旋钮2,罐体1的一端可以具有开口,旋钮2可以旋紧开口,此时补胎剂无法从罐体1喷出。当需要进行补胎时,可以拧动旋钮2使旋钮2松动,此时罐体1内的补胎剂可以从罐体1流入罐体充气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80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记忆功能的智能汽车
- 下一篇:一种汽车、汽车液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