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恶意呼叫检测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28574.0 | 申请日: | 201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406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孙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665 | 分类号: | H04M1/665;H04W4/16;H04W12/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郭润湘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令数据 语音呼叫 被叫号码 时长 恶意呼叫检测 通话 方法和装置 预设规则 筛选 恶意呼叫号码 恶意呼叫 主叫号码 预设 检测 | ||
1.一种恶意呼叫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全量语音呼叫信令数据,所述语音呼叫信令数据中包含有被叫号码和通话时长;
根据所述通话时长,从所述语音呼叫信令数据中筛选出通话时长不大于预设通话时长的语音呼叫信令数据;
针对筛选出的语音呼叫信令数据中包含的每一被叫号码,判断该被叫号码是否满足至少一项预设规则;
确定满足至少一项预设规则的被叫号码所对应的主叫号码为恶意呼叫号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规则包括以下至少一项:预设时长内的被呼叫频次大于预设呼叫频次,主叫释放次数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和振铃时长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次数大于第三预设阈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呼叫信令数据中包含有拆线码;以及
针对筛选出的语音呼叫信令数据,按照以下方式确定该条语音呼叫信令数据对应的语音呼叫是否为主叫释放:
针对筛选出的语音呼叫信令数据,判断该语音呼叫信令数据中包含的拆线码是否为预设码;
如果是,则确定该条语音呼叫信令数据对应的语音呼叫为主叫释放;
如果否,则确定该条语音呼叫信令数据对应的语音呼叫为被叫释放。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呼叫信令数据中包含有语音呼叫结束时间、振铃开始时间和通话开始时间;以及
针对筛选出的语音呼叫信令数据,按照以下方法确定该语音呼叫信令数据对应的语音呼叫振铃时长:
针对筛选出的语音呼叫信令数据,如果该语音呼叫信令数据对应的语音呼叫被接通,则确定通话开始时间与振铃开始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为所述振铃时长;
针对筛选出的语音呼叫信令数据,如果该语音呼叫信令数据对应的语音呼叫未接通,则确定语音呼叫结束时间与振铃开始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为所述振铃时长。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断出满足至少一项预设规则的被叫号码之后,在确定满足至少一项预设规则的被叫号码所对应的主叫号码为恶意呼叫号码之前,还包括:
确定满足至少一项预设规则的被叫号码所对应的主叫号码不在预先设置的白名单中。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筛选出的语音呼叫信令数据中包含的每一被叫号码,在判断该被叫号码是否满足至少一项预设规则之前,还包括:
判断该被叫号码所对应的主叫号码是否在预先设置的黑名单中;
如果是,则直接确定该被叫号码所对应的主叫号码为恶意呼叫号码;
如果否,则进一步判断该被叫号码是否满足至少一项预设规则。
7.一种恶意呼叫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全量语音呼叫信令数据,所述语音呼叫信令数据中包含有被叫号码和通话时长;
筛选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通话时长,从所述语音呼叫信令数据中筛选出通话时长不大于预设通话时长的语音呼叫信令数据;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针对筛选出的语音呼叫信令数据中包含的每一被叫号码,判断该被叫号码是否满足至少一项预设规则;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满足至少一项预设规则的被叫号码所对应的主叫号码为恶意呼叫号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规则包括以下至少一项:预设时长内的被呼叫频次大于预设呼叫频次,主叫释放次数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和振铃时长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次数大于第三预设阈值。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呼叫信令数据中包含有拆线码;以及
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判断单元,针对筛选出的语音呼叫信令数据,判断该语音呼叫信令数据中包含的拆线码是否为预设码;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该条语音呼叫信令数据对应的语音呼叫为主叫释放;以及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时,确定该条语音呼叫信令数据对应的语音呼叫为被叫释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857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设备处自动延迟留言的回放
- 下一篇:终端及其信息的显示方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