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实名认证的身份识别复合算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28590.X | 申请日: | 201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71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马述杰;丁新杰;李琦;马波;韩春程;谭文;胡嘉虹;李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华智慧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潍坊市公安局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9/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晟睿智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03 | 代理人: | 于淼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实名 认证 身份 识别 复合 算法 系统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实名认证的身份识别复合算法,包括步骤:输入用户身份信息,提交用户实名认证申请;通过公安大数据云平台校验用户身份信息,验证通过,根据用户身份信息在公安大数据云平台中抽取用户属性生成用户属性库;使用属性权重算法对用户属性库进行计算;计算后生成实名信息题库;利用随机权重算法对实名信息题库中不同权重的X个问题元素按照权重进行分布,从中随机选择Y个问题,并使得总体选择结果的权重大于等于设定阈值,生成身份问卷;用户对身份问卷进行答题,答题成功用户实名认证成功。本发明基于公安大数据,通过属性权重算法对用户个人信息进行抽取剥离生成足以确认用户身份的问卷,从而实现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通信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实名认证的身份识别复合算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被互联网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然而,网络在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同时,网络犯罪问题也如影随形,成为一个超越技术范围的社会问题,各种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犯罪行为滋生蔓延,愈演愈烈。如何净化网络空间,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目前,互联网主流的实名认证方式有如下几种:
1、手机号验证:即用户填写手机号,平台向该手机号发送验证码短信,用户正确填写验证码完成认证操作。因为该认证方式较为简单易行,已成为互联网最为流行认证方式之一。但该认证方式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只能证明当前手机在用户手中,无法证明手机是用户本人的,因此,此种方式多用于用户注册环节。
2、银行卡信息认证:即用户填写已有的银行卡号码,通过银联等机构对外的服务接口向卡片预留的手机号码发送验证码短信,用户正确填写验证码完成认证操作。当前主流的互联网应用,如支付宝、微信、百度钱包等,较多采用该认证方式进行实名认证。该认证方式与上面讲到的手机号验证存在同样的问题,也无法明确持卡人是用户本人。
3、人像比对认证:即用户通过按要求摄制面部照片,平台对采集照片数据通过人像比对技术进行认别来完成认证操作。为确保数据的真实性,部分应用还对认证方式进行了升级,如加入“眨眨眼”、“转转头”等表情指令来采取动态图像数据,提升了防范造假的水平。但因该认证方式成本较高的特性无法得到推广,常见于银行、证券等金融行业互联网应用。
4、个人信息认证:从最初的设置个人问题到现在的个人操作记录信息用于认证,个人信息认证这种方式由于个人信息的私密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其也存在多个问题:使用操作记录用于确认,使得信息来源极其受限;使用随机方式抽取记录生成问卷,这种方式无法充分证明用户身份的准确性。
综上不难看出,各行各业都在加强对互联网应用的实名认识环节,作为信息惠民的代表性应用,如何在向市民提供便民应用的同时,保证市民个人隐私不被窃取和冒用将是重中之重。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实名认证的身份识别复合算法,包括步骤:
输入用户身份信息,提交用户实名认证申请;
通过公安大数据云平台校验用户身份信息,验证通过,根据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在公安大数据云平台中抽取用户属性生成用户属性库;
使用属性权重算法对用户属性库进行计算,所述属性权重算法的计算方法如下:
利用用户属性作为用户属性节点;
根据所述属性节点与关联度关系生成用户属性关联图;
根据最短路径算法获取每个节点Ni的关联度,设关联度的难度系数为α,关联系数为β,关联度偏离系数为μ,默认关联度为r(i),使用曲线函数计算各节点Ni的关联度R(i),则节点Ni的关联度更新该节点关联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华智慧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潍坊市公安局,未经泰华智慧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潍坊市公安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85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