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酯高亮薄膜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28624.5 | 申请日: | 201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18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何祥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营口康辉石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D7/01 | 分类号: | B29D7/01;B29C48/08;B29C48/285;B32B27/08;B32B27/36;B32B27/20;B32B3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统摄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03 | 代理人: | 辛自豪 |
地址: | 11522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酯 薄膜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酯高亮薄膜及其生产方法,生产聚酯高亮薄膜的方法为:配料——流延铸片——纵拉——横拉——切边——测厚——牵引——收卷——物检——分切,最终制得聚酯高亮薄膜;具体的配料步骤为辅挤配料装置中的膜级切片和喂料装置中的高浓度母料在混合料仓内混合后挤出至配料块的上表层和下表层中;主挤配料系统中的膜级切片挤出至配料块的中间层中;物料在配料块内分层分流后汇合进入模头进行铸片。本发明对现有薄膜的生产工艺做了进一步改进,提供了一种生产高透光率、低雾度特点的聚酯高亮薄膜的方法,该方法生产出的聚酯高亮薄膜表面粗糙度小、非常光滑、清晰度高、光泽度高和雾度低,能够应用在众多商品的外部高档保护膜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聚酯薄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酯高亮薄膜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聚酯薄膜是聚酯在非纤维领域应用的一类重要产品,目前它们主要指聚酯家族中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合物制成的薄膜形式,其英文简称是PET,该产品主要以聚酯(PET)切片为原料,经双轴向拉伸后产出的一种性能优良的高档塑料薄膜,具有透明度高、无毒无味、抗拉伸强度大、挺度佳、抗烧裂、不易破损、电气和光学性能优良、阻氧性、阻湿性好、耐寒(-70℃)和耐热(200℃)的特点,且具耐化学腐蚀性及收缩性稳定等优良特性。聚酯薄膜主要用于电气、绝缘、包装、磁体容器、胶片、像带、软盘、电影、录像及娱乐用软件等,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如烫金膜、镀铝膜、印刷膜、包装膜、包装材料、复合材料、激光防伪商标、绘图纸、电气绝缘塑料及电容器等。在我国,聚酯薄膜大多用于食品包装及电子部件、光学部件、电容器等方面,也应用于录音磁带、计算机记录带等磁性材料方面。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和食品、医疗等行业法规的建立健全,聚酯薄膜在我国有着较大的市场发展潜力,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当前我国聚酯(PET)薄膜消费水平平均为108g/人,日本平均为2600g/人,全球平均为245g/人。我国人均消费水平要达到全球人均水平,PET薄膜的市场需求应达到33.6-35万吨/年以上。
其中聚酯薄膜中的聚酯高亮薄膜具有超高的亮度,且表面更加细腻、金属感更强、更加光滑透亮,解决了现有包装材料亮度差的问题,给液晶屏保护、化妆品、酒盒、烟盒、礼品、茶叶、日用品、小五金等创造了更好的外观包装视觉效果和防伪效果。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高亮膜的需求量也不断上升,给聚酯薄膜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考虑到生产成本的问题,现有聚酯高亮薄膜的生产工艺大多是在原有的聚酯薄膜的生产工艺上进行工艺参数调整,达到降低薄膜雾度、提高薄膜光泽度和平整性的目的,如专利(CN 103681973A)通过改变原有的聚酯薄膜的生产工艺上的关键工艺参数和控制方式,制备了聚酯高亮薄膜;但其制备的聚酯高亮薄膜的清晰度仅为91%,因此,如何对现有聚酯薄膜的生产工艺进行进一步改进,生产出满足众多商品外部包装的需求的高清晰度,低雾度特点的高亮膜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提到的技术问题,对现有薄膜的生产工艺做了进一步改进,提供了一种生产高清晰度、低雾度特点的聚酯高亮薄膜生产的方法,该方法生产出的聚酯高亮薄膜的表面粗糙度小、清晰度高、非常光滑、清晰度高、光泽度高和雾度低,能够满足用户应用在众多商品的外部高档保护膜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聚酯高亮薄膜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配料——流延铸片——纵拉——横拉——切边——测厚——牵引——收卷——物检——分切步骤,最终制得聚酯高亮薄膜;
在配料步骤中,物料在配料系统内完成配料后通过挤出机挤出至配料块中;所述配料系统包括辅挤配料系统和主挤配料系统,所述配料块内部空间被分为3层,自上而下依次为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所述辅挤配料系统包括辅挤配料装置和喂料装置;所述喂料装置通过喂料输出管接入辅挤配料装置内的混合料仓上部;
配料的具体步骤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营口康辉石化有限公司,未经营口康辉石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86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秸秆碳纤维复合板的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箱壳全自动生产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