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源光缆连接器及使用该有源光缆连接器的有源光缆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28773.1 | 申请日: | 201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24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周超;陈广亮;范修宏;刘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陈晓辉 |
地址: | 471003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源 光缆 连接器 使用 组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源光缆连接器及使用该有源光缆连接器的有源光缆组件。本发明的有源光缆组件包括有源光缆连接器,该连接器的外壳为包括对接扣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上、下壳体间形成用于安装光电转换电路板组件的安装空间,还包括前端伸入到连接器壳体中且具有用于供光纤穿过的内腔的尾套,上、下壳体通过螺钉扣合相对固定后,螺钉从连接耳的固定孔中穿过,拆掉外壳上的螺钉即可将尾套拆掉,维修方便,而且由于螺钉从连接耳中穿过,增强了连接耳与壳体的连接强度,提高该有源光缆的抗拉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源光缆连接器及使用该有源光缆连接器的有源光缆组件。
背景技术
有源光缆组件将光电转换电路集成在连接器中,连接器的连接界面之间通过电接触件实现。有源光缆组件的连接器将光纤连接界面封闭在连接器的尾部附件的壳体内部,既实现了光纤传输又从根本上杜绝了光污染的问题,显著提高光网络的可靠性。
目前有源光缆组件的连接器一般情况是在不改变现有连接器的电气接口的情况下改装而成,不影响与配套连接器的正常插合。有源光缆组件的连接器较多采用的是圆形的连接器,圆形有源光缆组件连接器具有快速锁紧、附件空间较大、抗拉能力强、防水能力强等优点,特别适用于野外收放、铺设等安装空间较大的恶劣环境;其较大的附件空间能够包容多层印制板,从而完成相对复杂的信号处理。但是圆形有源光缆组件的连接器由于锁紧机构(卡口式)和圆形附件较长等缺点,在空间受限、重量要求严格的环境下无法使用。
市场还有一种截面为矩形的连接器,例如公告号为CN 103323922 B,公告日为2016.03.02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有源光缆,该有源光缆的连接器包括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中的电连接器插头、用于光电转换的电路板组件和光连接器,这种连接器的外壳的外形为矩形,包括上、下两个壳体,上、下壳体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电路板的安装空间,连接器的外壳为矩形,与圆形的连接器相比周向上的空间较小。连接器还包括固定在光缆的前端、用于将光缆定位在连接器壳体中的支持管,支持管固定在光缆的前端并通过胶水固定。外壳的上、下壳体扣合对接时,上、下壳体的固定槽相互对接将支持管卡在上、下壳体之间,为避免支持管相对于外壳转动,在外壳体的胶槽中注入胶水使支持管与外壳粘接在一起,但是这样在后期维修时很难将光缆拆卸掉,造成使用该连接器的有源光缆维修不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维修方便的有源光缆组件;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有源光缆组件的有源光缆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有源光缆连接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有源光缆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对接扣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上、下壳体间形成用于安装光电转换电路板组件的安装空间,还包括前端伸入到连接器壳体中且具有用于供光纤穿过的内腔的尾套,所述尾套的前端设有两个连接耳,连接耳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固定孔,上、下壳体通过螺钉固定且螺钉从连接耳的固定孔中穿过。
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上壳体和/或下壳体的后端设有与连接耳的外形适配的安装槽。
技术方案3,在技术方案1或2的基础上:所述尾套具有前大后小的灌胶腔。
技术方案4,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所述灌胶腔为锥形腔。
技术方案5,在技术方案1或2的基础上:还包括前端为插接端的电连接器插头,所述电连接器插头被上、下壳体夹紧且通过夹紧配合面上设置的凹凸配合结构与上、下壳体保持相对固定。
技术方案6,在技术方案5的基础上:所述凹凸配合结构包括设置在连接器壳体和电连接器插头中一个上的凹槽和另一个上的凸键。
技术方案7,在技术方案6的基础上:所述电连接器插头的截面为矩形,所述上、下壳体均包括底板和左右立板,底板的前端设有延伸段,所述凹凸配合结构的位于上、下壳体上的部分处于所述延伸段上,且上、下壳体的左右立板的前端面均与电连接器插头的后端面相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87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