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散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32365.3 | 申请日: | 201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26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王长宏;冯杰;陈宏铠;黄嘉中;杨诗波;林琪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张春水;唐京桥 |
地址: | 510062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电子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包括外壳、翅片体和一级发射电极;所述翅片体设于外壳内部一侧;所述一级发射电极的放电端正对所述翅片体设于所述外壳内部另一侧,且所述一级发射电极的放电端与所述翅片相距第一预置距离;所述一级发射电极与所述翅片体之间设有高压直流电源。本发明使电能直接转变为空气动能,产生离子风,巧妙把离子风冷却技术和翅片散热技术结合起来提高了散热效率。同时,本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拆卸,方便维修及清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封装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芯片结构尺寸不断缩小,导致功率密度持续增加,电子元件向高功率、高集成度、小型化方向发展,功率密度持续增加,现有的风冷、液冷等散热技术不足以满足散热需求,同时,风冷的散热效率不高,还有机械运动产生噪音,而液冷装置体积较大,安装复杂,因此,急需创新,以寻求先进的散热技术方案。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风冷、液冷等技术不能满足当前散热需求的缺陷,由此可知,研发一种散热效率高、能满足当前散热需求的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风冷、液冷等技术不能满足当前散热需求的缺陷。由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包括外壳、翅片体和一级发射电极;所述翅片体设于所述外壳内部一侧;所述一级发射电极的放电端正对所述翅片体设于所述外壳内部另一侧,且所述一级发射电极的放电端与所述翅片相距第一预置距离;所述一级发射电极与所述翅片体之间设有高压直流电源。
作为优选,所述一级发射电极与翅片体之间设有直流电源的电压为4kV~10kV。
作为优选,本发明的散热装置还包括二级发射电极和网状集电极;在背离所述一级发射电极的放电端的一侧设置有所述二级发射电极;所述网状集电极设于所述一级发射电极与所述二级发射电极之间;所述网状集电极与所述一级发射电极的放电端相距第二预置距离;所述网状集电极与所述二级发射电极的放电端相距第三预置距离。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预置距离为5mm-15mm。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预置距离为100mm-200mm。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预置距离为5mm-15mm。
作为优选,本发明的散热装置还包括可滑动固定架和与所述可滑动固定架相匹配的滑动导轨,所述可滑动固定架与所述一级发射电极的非放电端连接;或所述可滑动固定架与所述二级发射电极的非放电端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正对所述一级发射电极的放电端和/或非放电端。
作为优选,所述翅片体的每块翅片厚度不大于1.5mm,所述翅片体的翅片与翅片的间距为1.5mm-10mm。
作为优选,所述翅片为开孔翅片,所述开孔后的翅片表面积与开孔前的表面积相等。
作为优选,所述正对一级发射电极放电端的翅片体底部一侧为凹面结构。
进一步的,本发明公开的散热装置在电子设备及其他散热设备上的应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散热装置中,翅片体作为集电极,当装置的一级发射电极与翅片体(集电极)之间通以高压电之后,二级发射电极与网状集电极通以高压电之后,基于电晕放电效应,一级发射电极和/或二级发射电极附近产生由电子雪崩引起的高速离子射流运动,离子射流对周围流体产生强烈的扰动,并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引发电极间的气体流动,电能直接转变为空气动能,从而产生离子风。本装置巧妙结合了离子风冷却技术和翅片散热技术,换热效率高、能耗低、散热效果良好的优点;此外,本发明还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23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仿生散热器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果树环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