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缝洞组合模型的构建方法及探测储层缝洞变形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33670.4 | 申请日: | 201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24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吕心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V99/00 | 分类号: | G01V9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 模型 构建 方法 探测 储层缝洞 变形 | ||
1.一种缝洞组合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得溶洞整体控制模型;
获得裂缝整体控制模型;
对所述溶洞整体控制模型和所述裂缝整体控制模型进行耦合叠加,获得缝洞组合模型;
其中,所述溶洞整体控制模型为:
其中,K表示渗透系数张量,表示材料损伤时节点位移与节点力的整体关系矩阵,[Kup]表示孔隙压力与节点力的整体关系矩阵,[Kpp]表示孔隙压力与渗流节点载荷的整体关系矩阵,Δp表示孔隙压力增量,ΔU表示位移增量,{ΔRU}表示节点力增量,{ΔRp}表示渗流节点载荷增量;
获得所述裂缝整体控制模型的方法包括:获得裂缝流体流动数学模型;获得裂缝体积变形控制模型;获得孔隙介质的有效应力模型;获得裂缝渗透系数控制模型;根据所述裂缝流体流动数学模型、所述裂缝体积变形控制模型、所述孔隙介质的有效应力模型和所述裂缝渗透系数控制模型获得初始裂缝整体控制模型;还包括修正步骤,获得损伤参数,利用所述损伤参数对初始裂缝整体控制模型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裂缝整体控制模型;
所述修正后的裂缝整体控制模型为:
其中,K表示渗透系数张量,表示孔隙压力与节点力的整体关系矩阵,表示孔隙压力与渗流节点载荷的整体关系矩阵,表示节点位移与节点力的整体关系矩阵,ΔPf表示孔隙压力增量,ΔUf表示位移增量,表示节点力增量,表示渗流节点载荷增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所述耦合叠加的条件为:
|p-pf|≤5%*pt和|v-vf|≤1%*v,或
|p-pf|≤1%*p和|v-vf|≤1%*v,
其中,p为所述溶洞整体控制模型在每个时间步得到的溶洞周边孔隙压力,pf为所述裂缝整体控制模型在与所述溶洞整体控制模型相同时间步得到的裂缝周边孔隙压力,pt为每个时间步的实际压力值,所述实际压力值通过查询开发过程中生产井的测压数据获得,v为所述溶洞整体控制模型在每个时间步得到的溶洞内流体流速,vf为所述裂缝整体控制模型在与所述溶洞整体控制模型相同时间步得到的裂缝内流体流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裂缝流体流动数学模型为:
sφevi=kijJj,
其中,s为流体的饱和度,φe为岩石的有效孔隙率,vi为i向量方向的流体速度,Jj为j向量方向的测压水头的梯度,kij为渗透张量,记作[K]: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得所述裂缝体积变形控制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获得外力压力作用下的裂缝体积第一应变函数;
获得裂缝整体变形的第二应变函数;
将所述第一应变函数和所述第二应变函数联立,获得所述裂缝体积变形控制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应变函数为:
其中,σp为外部压力,Kv为多孔介质的体积模量,εv为体积应变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应变函数为:
其中,φ为岩石的孔隙度,Ks为固体颗粒的体积模量,Kf为孔隙流体的体积模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裂缝体积变形控制模型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367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非开挖式管路三维轨迹测量系统
- 下一篇:对流天气的预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