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车窗密封条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33968.5 | 申请日: | 201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654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管祎嗣;何三雄;程睿;南建举;刘森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益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益弹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66 | 分类号: | C08G18/66;C08G18/10;C08G18/12;C08G18/40;C08G18/42;C08G18/44;C08G18/48 |
代理公司: | 上海统摄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03 | 代理人: | 阎晓辉 |
地址: | 310026 浙江省嘉兴市平***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车窗 密封条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车窗密封条,汽车车窗密封条是通过将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注塑到模具内,然后冷却和成型制得的,其中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分子主链中带有苯并咪唑基团,制备时首先将已脱水的聚酯二元醇和/或聚醚二元醇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加入有机二异氰酸酯和催化剂混合均匀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预聚反应,进一步地,向预聚反应体系中加入分子结构中带有苯并咪唑基团的二元醇扩链剂,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扩链反应,最后烘干去除有机溶剂。本发明有效降低了汽车车窗密封条在紫外光作用下的压缩永久形变,汽车车窗密封条按GB/T14522.2008标准,紫外光UV340灯管老化96小时后产品的压缩永久变形值小于30%。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密封条领域,涉及一种汽车车窗密封条,特别是涉及一种由分子主链中带有苯并咪唑基团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制得的汽车车窗密封条。
背景技术
汽车车窗密封条是汽车的重要零部件之一,具有隔音、防尘、防渗水和减震的功能。汽车车窗密封条要求可以方便进行注塑加工,具有一定的弹性、硬度合适,并且压缩永久变形小,不容易产生分解和硬化,长时间能够保持良好的密封状态。汽车车窗密封条常用的材料包括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热塑性动态硫化橡胶(TPV)和聚氯乙烯(PVC)等,随着对汽车使用寿命要求的延长,这些未经改性的普通材质的密封条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因此,急需寻求一种新的密封材料,以提高密封条的使用寿命。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是一种由柔性链段(软段)和刚性链段(硬段)组成的聚合物,软段负责提供材料的低温柔韧性,硬段形成物理交联点,抑制分子链滑移,提供材料的机械性能,TPU在低温下具有橡胶弹性,升高温度时又能塑化成型的高分子合成材料。TPU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硬度范围宽,耐油、耐溶剂、耐磨,是各种工程材料的良好选择。
但是普通的TPU密封条在外力作用容易产生压缩永久变形,并且耐紫外性能较差,使用寿命短,因为未经改性的TPU分子链之间作用力较弱,分子链在压缩过程中会产生很多不可逆的滑动,从而产生了不可逆的压缩形变,造成压缩永久变形值偏大。而户外紫外光降解会进一步加剧TPU的压缩永久变形,TPU中氨基甲酸酯键在长时间的紫外光照射下很容易发生断裂,引起TPU分子链降解,会造成力学强度下降,由于氨基甲酸酯键在提供分子链间作用力的硬段区域最富集,因此又会造成分子链间的作用力下降,进一步影响压缩永久变形。
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对聚氨酯材料进行改性是提高其密封条制品综合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的重要方法。中国专利CN 101768251B披露了一种聚氨酯弹性体汽车密封条材料配方及其生产工艺,该种方法将用于合成聚氨酯弹性体的预聚体及二元醇扩链剂以及催化剂、抗氧剂、光稳定剂等助剂利用反应注射成型技术(RIM)对玻璃进行整体注塑包边制备密封条,制品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紫外老化性能。但是该体系缺乏有效的物理或化学交联,制品的压缩永久变形很难得到改善,并且外添加的光稳定剂一段时间以后很容易从制品内析出,不仅影响制品的外观而且使得制品的抗紫外性大大减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制备力学性能优良的汽车车窗密封条工艺复杂、功能组分添加量大、相容性差、影响TPU自身性能等问题,提供一种由分子主链中带有苯并咪唑基团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制得的汽车车窗密封条,通过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中引入苯并咪唑结构,降低汽车车窗密封条在紫外光作用下的压缩永久形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汽车车窗密封条,汽车车窗密封条是通过将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注塑到模具内,然后冷却和成型制得的;所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结构通式如下:
其中,R1为-CH2CH2CH2CH2CH2CH2-、
R2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益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益弹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益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益弹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39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