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伏检测用辐照组件背板温度采集传输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33984.4 | 申请日: | 201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332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魏超;张银龙;刘庆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5D3/12 | 分类号: | G05D3/12;G01J5/00;H02S20/3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09 | 代理人: | 陈琳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辐照 组件 背板 温度 采集 传输 系统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输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检测用辐照组件背板温度采集传输系统,属于光伏发电领域,适用于光伏组件I-V测试的新型辐照—温度采集传输系统,本发明还涉及该光伏检测用辐照组件背板温度采集传输系统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光伏发电的飞速发展,光伏组件现场I-V测试,作为电站质量控制的一种有效手段,便于实施、操作简单,又能为运维人员提必要供组件性能参数、运行状态等必要信息,得到了广泛认可和推广。
光伏组件现场I-V测试方法是,通过便携式I-V测试仪测量组件的I-V特性,并根据现场的光强和组件背板温度加以修正。目前,辐照度测量一般采用将辐照传感器平行放置于光伏组件表面,实现对倾斜面辐照度的测量;背板温度往往采用接触式热敏传感器测量;二者通过有线方式与I-V测试主机实现连接和同步传输。该模式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但在测量过程中会导致以下问题:
1)辐照传感器固定困难,且需要频繁移动。现场测试中,辐照度传感器必须平行放置于某组件表面,由于传输线度限制以及对放置位置处组件的遮挡,测试时必须频繁移动以配合检测;另外,由于I-V测试中其它操作主要位于光伏支架后方,反复在光伏支架前后穿梭,势必影响测试的进度和安全性;
2)温度测量缓慢,影响测试进度。光伏电站组件数量大,检测任务繁重,而目前方法中,从粘贴温度传感器到温度趋于稳定,一般需要5分钟以上,严重拖累了测试进度,造成时间和人力的浪费。现场实际操作中,一般以一块组件的背板温度近似代表附近所有组件温度,避免了频繁拆装传感器和长时间等待升温,然而由于温度采集采用有线传输,该方法的测试范围极大地受制于传输线长度,测试效率仍难以大幅提升;
3)测温结果难以代表组件背板实际温度。现场实测中,无法事先了解组件背板温度分布,粘贴温度传感器时存在盲目性,所粘贴位置的温度往往不能代表组件背板实际温度。通过红外热成像仪观察可知,组件背板温度随位置不同而不同,个别组件(如热斑组件)甚至存在较大差异,传统单点测温方法对背板温度的反映存在片面性,势必会在功率修正的过程中造成较大误差。
现有I-V测试中,温度/辐照度测量操作繁琐、效率低、测试结果可信度差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光伏检测用辐照—温度采集传输系统。
中国专利201510133528.0公开了一种无线温度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置在各楼层房间内的无线温度传感器,放置在楼宇的顶层和底层、将无线信号转换成有线信号的信号转换器,放置在监控室的数据采集器,以及用于实现数据采集器与信号转换器传输数据的RS-485通讯总线。虽然该方案采用无线方式进行温度数据采集,但是无法应用于太阳能组件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测温效率更快更准的光伏检测用辐照组件背板温度采集传输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步骤简便,精度较高的光伏检测用辐照组件背板温度采集传输系统的使用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39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不同地形自适应太阳能跟踪方法
- 下一篇:芯片智能检查机定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