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座椅侧面安全气囊总成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34095.X | 申请日: | 201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61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埃里克·D·维珍;布赖恩·罗伯特·施帕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07 | 分类号: | B60R21/207;B60R21/231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8 | 代理人: | 杨帆 |
地址: | 美国密歇根州迪尔***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座椅 侧面 安全气囊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机动车辆装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座椅侧面安全气囊总成。
背景技术
车辆可以包括多种安全气囊总成,该多种安全气囊总成在车辆碰撞期间可展开以在碰撞期间吸收来自车辆的乘员的能量。安全气囊总成可以包括安全气囊和与安全气囊的充气室连接的充气机。充气机可以用充气介质使气囊充气,以使安全气囊从未充气位置充气到充气位置。车辆可以包括与安全气囊总成通信的碰撞感测系统。碰撞感测系统可以感测车辆碰撞并且当感测到车辆碰撞时指示充气机使安全气囊充气。
车辆座椅侧面安全气囊可以在乘员和车辆的门之间展开。车辆座椅的框架可以支撑座椅侧面安全气囊总成。在未充气位置,用于车辆座椅的罩可以隐藏安全气囊总成。在充气位置,座椅侧面安全气囊可以通过罩展开。座椅侧面安全气囊的性能取决于充气速度。仍然存在设计车辆座椅侧面气囊总成以帮助促进安全气囊的及时和适当展开的机会。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座椅,包含:
框架;
由框架支撑的罩;
滑槽,滑槽安装到框架并且从框架延伸到罩;
安全气囊,安全气囊固定到滑槽,滑槽在安全气囊和罩之间延伸;以及
罩包括附接到滑槽的内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车辆座椅还包含罩中的接缝。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接缝相对于罩的内表面和滑槽之间的连接件是可分离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车辆座椅还包含在滑槽和罩的内表面之间的钩和环紧固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车辆座椅还包含在滑槽和罩的内表面之间的粘合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粘合剂是热敏粘合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粘合剂是压敏粘合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滑槽包括固定到框架的第一端和从第一端延伸到罩的凸缘,安全气囊设置在第一端和凸缘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滑槽是弯曲的,在第一端和凸缘之间限定空腔,安全气囊设置在空腔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滑槽从框架延伸到第二端,并且其中罩包括邻近第二端的接缝。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第二端附接到罩。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接缝被设计成当安全气囊被充气到充气位置时破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接缝朝向车辆前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接缝垂直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滑槽是整体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以隐藏线示出了框架和座椅侧面安全气囊总成的车辆座椅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车辆座椅的相同视图,其中安全气囊展开并处于充气位置;
图3是座椅侧面安全气囊总成的立体图;
图4是在的箭头4-4的方向观察穿过图1中平面3的车辆座椅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将座椅侧面安全气囊总成的滑槽附接到罩的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侧视图;
图6是车辆座椅的侧视图,示出了将座椅侧面安全气囊总成的滑槽附接到罩的另一实施例;
图7是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其中在几个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车辆座椅10可以包括框架12、罩14和座椅侧面安全气囊总成16。座椅侧面安全气囊总成16可以包括滑槽(chute)18。滑槽18可以安装到框架12并延伸到罩14。安全气囊20可以固定到滑槽18,滑槽18在安全气囊20和罩14之间延伸。滑槽18附接到罩14。
罩14可以构造成相对于连接件22可破裂。连接件22将罩固定到滑槽。例如,如图5所示,连接件可以是钩和环紧固件24,其包括固定到滑槽18的钩部26或环部28中的一个,并且另一部分固定到罩的罩14的内表面30。或者或另外,如图6所示粘合剂32可以从滑槽18延伸到罩14。粘合剂32可以是任何适当类型,包括例如压敏粘合剂和/或热敏感粘合剂。
如上所述将滑槽18附接到罩14使得罩14不太可能移动、拉伸或以其它方式耽误安全气囊20展开到充气位置。此外,连接件22允许更灵活和成本有效的座椅组装过程。例如,在座椅组装过程中,罩14可以向下滚动以覆罩框架12和座椅侧面安全气囊总成16。当罩14向下滚动时,滑槽18和罩14的内表面30可以附接。由此可以避免将滑槽18附接到罩14的二次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特全球技术公司,未经福特全球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40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