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洞室顶拱结构、地下洞室及地下洞室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34479.1 | 申请日: | 201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401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冯树荣;潘江洋;郭云强;胡育林;钟辉亚;石青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E21D11/10;E21D20/00;E21D13/00;E21D13/02;E21D9/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卢宏;郑俊超 |
地址: | 41001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洞室顶拱 结构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地下洞室顶拱结构,包括位于主洞室(5)顶部的顶拱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顶拱部上方两侧的岩体内沿纵向设置的施工交通洞(2)、横跨于顶拱部上方、在岩体内开凿的辅助受力洞(1),所述辅助受力洞(1)沿纵向设有多个,且与施工交通洞(2)连通;
所述辅助受力洞(1)内浇筑充填有钢筋混凝土,每一个辅助受力洞(1)和顶拱部之间均设有对穿预应力锚索(3);
所述施工交通洞(2)内浇筑充填有钢筋混凝土,充填有钢筋混凝土的实心施工交通洞(2)为辅助受力洞(1)的支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洞室顶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交通洞(2)外设有伸入岩体的锚固件,对施工交通洞(2)牵拉,所述锚固件为锚杆(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洞室顶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辅助受力洞(1)之间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洞室顶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辅助受力洞(1)之间连续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洞室顶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受力洞(1)的横断面为拱形或直线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下洞室顶拱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个辅助受力洞(1)向上设有伸入岩体的预应力锚索(6),将辅助受力洞(1)牵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洞室顶拱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个辅助受力洞(1)上的对穿预应力锚索(3)均呈辐射状布置。
8.一种地下洞室,包括主洞室(5),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洞室(5)的顶部为上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顶拱结构。
9.一种地下洞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在主洞室(5)开挖施工前,在设计开挖主洞室(5)的区域上方两侧的岩体内,沿纵向开挖施工交通洞(2);
b)以其中一侧的施工交通洞(2)为起点、另一侧的施工交通洞(2)为终点,横向开挖辅助受力洞(1),辅助受力洞(1)沿纵向设有多个,且与施工交通洞(2)连通;在辅助受力洞(1)内铺设钢筋或型钢结构,并用混凝土浇筑充填整个辅助受力洞(1);
c)在主洞室(5)的开挖边线以内,沿主洞室(5)顶拱部的边线、一一对应辅助受力洞(1),横向开挖多个辅助施工洞(4);
d)在横向辅助施工洞(4)内,向上施工对穿预应力锚索(3),直至深入辅助受力洞(1)并固定,通过对穿预应力锚索(3)反吊主洞室(5)顶拱部围岩以利于顶拱部稳定;
f)进行主洞室(5)的开挖,开挖过程中辅助施工洞(4)被破除,辅助施工洞(4)所在的区域成为主洞室(5)的一部分;之后,进行主洞室(5)支护施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下洞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d)之后、步骤f)之前还设有步骤e)在施工交通洞(2)内浇筑钢筋混凝土,使两侧的施工交通洞(2)形成辅助受力洞(1)的支座;然后在施工交通洞(2)外设有伸入岩体的锚固件,对施工交通洞(2)牵拉。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下洞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相邻辅助受力洞(1)之间间隔设置;
步骤c)中每一个辅助施工洞(4)位于其对应的辅助受力洞(1)正下方;
步骤d)中每一个辅助受力洞(1)上的对穿预应力锚索(3)均呈辐射状布置。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下洞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相邻辅助受力洞(1)之间连续设置,连续布置的辅助受力洞(1)采用跳仓施工,最后形成紧挨在一起的整体;
步骤c)中每一个辅助施工洞(4)位于其对应的辅助受力洞(1)正下方,辅助施工洞(4)也是连续布置,同样采用跳仓施工。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下洞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对穿预应力锚索(3)施工完成后,再从辅助受力洞(1)向上设置伸入岩体的预应力锚索(6),将辅助受力洞(1)牵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447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铸机的自动储能装置
- 下一篇:一种铸造模具降温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