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设备升级方法及接入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34543.6 | 申请日: | 201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45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林忠芳;谢莹;吴光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汇聚设备 接入设备 设备升级 网络系统 转发 状态指示消息 目标数据流 数据包丢失 发送 反馈消息 接收目标 系统升级 跨设备 预配置 配置 升级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设备升级方法及相关设备,该方法应用于网络系统中,该网络系统包括接入设备以及至少两个汇聚设备,所述至少两个汇聚设备分别连接所述接入设备,该方法包括:所述接入设备接收目标汇聚设备发送的第一状态指示消息;所述目标汇聚设备为所述至少两个汇聚设备中的任意一个;所述接入设备将预配置为通过所述目标汇聚设备转发的目标数据流配置为通过其它汇聚设备进行转发;所述接入设备向所述目标汇聚设备发送第一反馈消息,以指示所述目标汇聚设备开始升级。本发明实施例能够避免跨设备系统升级过程中的数据包丢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设备升级方法及接入设备。
背景技术
在大型网络接入的过程中,一般需要将接入侧设备(例如,接入交换机)通过链路聚合连接到汇聚设备(例如,汇聚交换机),通常汇聚设备为跨设备系统,也即由多台相同类型的汇聚设备通过运行特定协议组建成的一个逻辑系统。每个接入侧设备通过多条物理链路分别连接该多台汇聚设备,该多条物理链路组成链路聚合组(Link Aggregation group,LAG),该多条物理链路称为该LAG的成员链路,该多条物理链路分别连接所述接入侧设备和所述多台汇聚设备的端口,称为该LAG的成员端口。接入侧设备通过LAG连接汇聚交换机,可负载分担提高网络带宽利用率并增强可靠性。跨设备系统典型数据流模型采用双归组网的接入方式,也即接入侧设备或网络侧设备通过LAG双归接入两台跨设备系统的汇聚设备上。
当对跨设备系统进行升级时,例如当跨设备系统包括主汇聚设备和备汇聚设备时,可分别对主汇聚设备和备汇聚设备进行升级。例如当对备汇聚设备进行升级时,可在备汇聚设备的LAG成员端口关闭时将原来设置为通过备汇聚设备转发的数据流切换至主汇聚设备进行转发。但是目前在该升级过程中,由于主汇聚设备和备汇聚设备各单板芯片类型、端口不一致,接入侧设备、网络侧设备感知端口故障时间点也不一致。例如,当备汇聚设备网络侧端口关闭,备汇聚设备接入侧端口尚未关闭或备汇聚设备端口均已关闭而接入侧设备感知端口故障慢时,接入侧设备数据流仍然流向备汇聚设备,此时发往汇聚设备的数据流中的数据包会丢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升级方法及相关设备,以避免跨设备系统升级过程中的数据包丢失。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升级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网络系统中,该网络系统包括接入设备,以及分别连接该接入设备的至少两个汇聚设备,该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设备升级。首先接入设备接收目标汇聚设备发送的第一状态指示消息,该第一状态指示消息用于通知接入设备上述目标汇聚设备的升级状态为升级准备状态,其中,该目标汇聚设备为上述至少两个汇聚设备中的任意一个;然后接入设备在接收到第一状态指示消息后,将预配置为通过目标汇聚设备转发的目标数据流配置为通过其它汇聚设备进行转发;最后接入设备再向目标汇聚设备发送第一反馈消息,该第一反馈消息用于通知该目标汇聚设备上述接入设备的升级状态为升级准备状态,以指示目标汇聚设备开始升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接入设备在目标汇聚设备即将升级时,将配置为通过该目标汇聚设备转发的目标数据流配置为通过其它汇聚设备进行转发,然后在配置完成后,通知目标汇聚设备开始升级,从而防止跨设备系统升级过程中的数据包丢失。
更进一步地,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屏蔽LAG接口芯片类型、端口类型、端口介质、路由规格等导致的数据流中断时间,保证系统工作稳定性,提高用户满意度。
更进一步地,由于该方法并不限制转发数据流的接入设备类型与转发数据流的转出方向,所以使得该方法不仅能防止跨设备系统升级过程中单播数据包丢失,也能防止跨设备系统升级过程中广播数据包、组播数据包以及未知单播数据包的丢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45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