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接枝微胶囊进行涤纶织物芳香整理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34742.7 | 申请日: | 201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43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黄兵;余小进;常亚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同宝富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6/00 | 分类号: | D06M16/00;D06M23/12;D06M15/03;D06M13/00;D06M10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6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接枝 微胶囊 进行 涤纶 织物 芳香 整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接枝微胶囊进行涤纶织物芳香整理的方法,属于纺织染整技术领域。旨在利用生物酶法催化涤纶纤维改性,在其表面共价接枝上香精为芯材、壳聚糖为壁材的微胶囊芳香整理剂,赋予涤纶织物留香效果。工艺流程包括:(1)涤纶预处理;(2)微胶囊芳香整理剂制备;(3)涤纶织物芳香整理;(4)水洗、干燥后处理。与借助于粘合剂高温焙烘法进行芳香整理的传统方法相比,以生物酶法增加涤纶纤维表面的反应性,在温和条件下进行基于微胶囊芳香整理剂接枝的涤纶织物芳香整理,具有节能降耗和留香持久的特点,且对织物的手感和强力影响较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接枝微胶囊进行涤纶织物芳香整理的方法,其特征是利用生物酶法催化涤纶纤维改性,在其表面通过共价接枝含香精的微胶囊芳香整理剂,赋予涤纶织物留香效果的方法,属于纺织染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装饰用纺织品进行留香整理(持续性释放香味),是目前织物功能性整理的发展方向之一,可以广泛运用到各种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材料的装饰用纺织品及部分产业用纺织品中,大大提高纺织品的档次和附加值,改善纺织品的风格。由于在芳香整理过程中所使用的香精一般是液体香精或其他的非水溶性的有机溶液,其中不少含有的很多成分是易挥发的、化学成分不稳定的物质。因此,在使用和储存期间,容易会产生挥发散失或分解变质,直接施加于织物整理时易产生留香效果不持久。因此,为了保护香精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并延长其留香时间,纺织品整理中多采用香精微胶囊化的方法来有效的控制香精的释放,实现对织物的芳香整理。
壳聚糖又称脱乙酰甲壳素,是由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几丁质(chitin)经过脱乙酰作用得到的,化学名称为聚葡萄糖胺(1-4)-2-氨基-β-D葡萄糖。这种天然高分子的生物官能性和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安全性、微生物降解性等优良性能被各行各业广泛关注,在医药、食品、化工、化妆品、水处理、金属提取及回收、生化和生物医学工程等诸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在纺织工业中,壳聚糖一方面可用于天然抗菌剂,或可用于改善纤维材料的染色性能等;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于包括粘合剂、包覆材料在内的纤维制品其他功能化加工。
本发明在前期工作经验积累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壳聚糖进行了香精包埋,制备了微胶囊芳香整理剂。具体来说,首先以不同香精为芯材,经乳化后与壳聚糖复合制备芳香整理液,经喷雾干燥后得到微胶囊香精整理剂;以酯键水解酶处理涤纶织物,增加涤纶纤维大分子表面的羧基含量;在此基础上,借助于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进行将上述微胶囊香精整理剂与涤纶织物接枝整理,制得具有持续芳香功能的涤纶织物。
与借助于粘合剂高温焙烘法进行芳香整理的传统方法相比,以生物酶法增加涤纶纤维表面的反应性,在温和条件下进行基于微胶囊芳香整理剂接枝的涤纶织物芳香整理,具有节能降耗和留香持久的特点,且对织物的手感和强力影响较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基于接枝微胶囊进行涤纶织物芳香整理的方法,使用本发明可提高涤纶织物的芳香性,同时解决传统高温焙烘法整理中能耗高、织物手感下降及泛黄的技术问题,达到优化芳香整理效果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接枝微胶囊进行涤纶织物芳香整理的方法,其特征是通过酯键水解酶处理涤纶织物,增加涤纶纤维表面羧基数量,再以EDC/NHS法在涤纶表面共价接枝上香精为芯核、壳聚糖为壁材的微胶囊芳香整理剂,增加涤纶织物的留香效果,具体工艺如下:
(1)涤纶预处理:以酯键水解酶进行预处理,净洗后备用;
处理工艺处方及条件:酯键水解酶 2~100 U/L,渗透剂0~5 g/L,pH范围7.0~9.0,温度20~60℃,处理时间0.5~8小时;
(2)微胶囊芳香整理剂制备:将香精经乳化剂乳化后,加入壳聚糖溶液中,经喷雾干燥后制得微胶囊芳香整理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同宝富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大同宝富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47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氨酯弹性丝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人造皮革的表处机针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