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次性检测多种肉源性成分的检测引物、方法及试剂盒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35720.2 | 申请日: | 201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115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岳巧云;潘艳仪;陈健;邱德义;单振菊;刘德星;魏晓雅;李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海关技术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Q1/6888 | 分类号: | C12Q1/688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朱聪聪;刘明星 |
地址: | 528405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次性 检测 多种 肉源性 成分 引物 方法 试剂盒 | ||
本发明公开一种一次性检测多种肉源性成分的检测引物、方法及试剂盒。本发明设计一对全新的通用检测引物,以生鲜的肌肉组织为材料提取DNA,对提取DNA的方法进行了优化,结合二代测序技术,一次性检测出多种肉源性成分,并且还能够检出未知的肉源性成分,无需每种肉源性成分对应一套特异性引物和探针;能一次性检出多种肉源性成分;省去纯化、连接、转化等繁琐的操作步骤;准确地检出未知的肉源性成分,且重复性高。其检测结果与传统的克隆测序方法相比,更全面,更高灵敏度,具有更广的适用性,可应用于多种肉源性成分的鉴定、未知肉源性成分的溯源和微量肉源性成分的检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一次性检测多种肉源性成分的检测引物、检测方法及检测试剂盒。
背景技术:
对于肉源性成分的鉴定,普遍使用的是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有较高的灵敏度,适合加工食品微量肉源成分检测,且能相对定量,因此该方法被广泛使用。但该方法存在一定的缺点,如有些物种的特异性探针和引物难以设计,以及一套探针、引物对应某特定的单一的物种成分。为解决这一问题,也有人使用通用引物和克隆测序方法,对多种肉源性成分进行检测。但这种方法需筛选阳性克隆,工作量大、成本高、还存在漏检的情况。而关于混合样品的检出方法,如多重PCR、限制性片段多态法(RFLP)、和单链构象多态(SSCP)、随机扩增多态片段法(RAPD)都属于传统的检测方法,前三种方法不能检测样品中未知的肉源性成分,而RAPD-PCR法则存在重复性差和假阳性、假阴性等问题。
如今,二代测序技术为物种鉴定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方法,并已经广泛应用于环境微生物的宏基因组的研究。因其高通量的优势可对混合样品中多种的、未知的物种成分进行鉴定。但由于二代测序有读长限制,对于100bp以上的序列,测序准确率会降低,而且混合样品不能直接用标准的DNA条形码(500bp)进行物种鉴定,否则多重复片段的拼接会大大增加错误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灵敏、重复性高地检测多种肉源性成分的检测引物、检测方法及检测试剂盒,本发明设计一对全新的通用检测引物,以生鲜的肌肉组织为材料提取DNA,对提取DNA的方法进行了优化,结合二代测序技术,一次性检测出多种肉源性成分,并且还能够检出未知的肉源性成分,达到快速、灵敏、省时省力且准确度高的效果,从而实现了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的一次性检测多种肉源性成分的检测引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测引物如下所示:
正向引物F:GGTCAACAAATCATAAAGATATTGG
反向引物R:ACTATAAAGAAGATTATTACAAAGGC
本发明的一次性检测多种肉源性成分的检测试剂盒,包括PCR反应液、Ex-Taq DNA聚合酶、裂解缓冲液、TE缓冲液、苯酚、和检测引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测引物如下所示:
正向引物F:GGTCAACAAATCATAAAGATATTGG
反向引物R:ACTATAAAGAAGATTATTACAAAGGC
所述的裂解缓冲液为10mmol/L pH8.0的Tris-HCl,0.1mol/L pH8.0的EDTA和质量体积比(m/V)为0.5%的SDS。
所述的TE缓冲液为100mmol/L pH8.0的Tris-HCl和10mmol/L pH8.0的EDTA。
所述的苯酚为经0.1mol/L pH8.0的Tris-HCl平衡到pH值为8.0。
本发明的一次性检测多种肉源性成分的检测方法,用于检测肉类食品或者其他的混和的动物样品的物种鉴定,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海关技术中心,未经中山海关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57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