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35914.2 | 申请日: | 201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41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虎;罗文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4 | 分类号: | H01M10/44;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魏嘉熹;南毅宁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充电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电池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电池,所述方法包括:在电池充电过程中,以预设的时间间隔获取所述电池的电池参数;在所述电池电压处于预设的电压范围内时,至少根据所述电池电压,确定目标充电电流;输出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控制以所述目标充电电流为所述电池进行充电。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不断变动的充电电流对电池充电,可以提高电池充电的效率,有效降低电池充电过程中内部极化电阻的产生,可以有效减少电池发热。另外,以预设的时间间隔获取电池参数,可以在电池的充电过程中对电池参数实时监控,以保证电池充电过程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池充电领域,尤其涉及电池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的使用越来越频繁,而手机的电量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现阶段,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已经进入了瓶颈期,继续增大电池的能量密度对电池安全性带来严重挑战。
在相关技术中,充电方式是通过先对电池进行恒流充电,在电池电压达到保护电压后进行恒压充电。在恒压充电的过程中,电路中电流降低,最终趋于0。而盲目提高充电电流容易造成电池在阳极电位快速降低,当电位低于0V时,锂会在阳极表面形成枝状结晶,出现极大的安全隐患,并造成不可逆的容量损耗。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池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电池。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充电控制方法,包括:在电池充电过程中,以预设的时间间隔获取所述电池的电池参数,所述电池参数包括电池电压;在所述电池电压处于预设的电压范围内时,至少根据所述电池电压,确定目标充电电流,其中,所述目标充电电流随所述电池电压对应的电压等级变化而变化;输出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控制以所述目标充电电流为所述电池进行充电;其中,所述至少根据所述电池电压,确定目标充电电流,包括:确定所述电池电压所处的电压区间,其中,所述预设的电压范围被划分为多个电压区间,多个电压区间与多个电压等级一一对应;将与所述电池电压所处的电压区间对应的最大安全电流确定为是所述目标充电电流。
可选地,所述电池参数还包括电池温度;所述至少根据所述电池电压,确定目标充电电流,包括:在所述电池温度处于预设的温度范围内时,根据所述电池电压和所述电池温度,确定所述目标充电电流,其中,所述目标充电电流在所述电池温度对应的温度等级不变的情况下,随所述电池电压对应的电压等级变化而变化。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电池电压和所述电池温度,确定所述目标充电电流,包括:确定所述电池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其中,所述预设的温度范围被划分为多个温度区间,多个温度区间与多个温度等级一一对应;确定所述电池电压所处的电压区间,其中,所述预设的电压范围被划分为多个电压区间,多个电压区间与多个电压等级一一对应;将与所述电池电压所处的电压区间、和所述电池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对应的最大安全电流确定为是所述目标充电电流。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充电控制装置,包括:获取模块,被配置为在电池充电过程中,以预设的时间间隔获取所述电池的电池参数,所述电池参数包括电池电压;电流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电池电压处于预设的电压范围内时,至少根据所述电池电压,确定目标充电电流,其中,所述目标充电电流随所述电池电压对应的电压等级变化而变化;输出模块,被配置为输出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控制以所述目标充电电流为所述电池进行充电;其中,所述电流确定模块包括:电压区间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电池电压处于预设的电压范围内时,确定所述电池电压所处的电压区间,其中,所述预设的电压范围被划分为多个电压区间,多个电压区间与多个电压等级一一对应;第一电流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将与所述电池电压所处的电压区间对应的最大安全电流确定为是所述目标充电电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59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