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维孔道结构Ni-Cu-Ti合金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37087.0 | 申请日: | 2017-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85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喻林萍;乔越;南博;王娜娜;喻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B11/06 | 分类号: | C25B11/06;C25B11/03;C25B1/04;B22F3/1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14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维 孔道 结构 ni cu ti 合金 电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维孔道结构Ni‑Cu‑Ti合金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①以高纯高比表面积羰基镍粉、电解铜粉、氢化钛粉混合聚乙烯醇缩丁醛液;②控制浆料粘度及膜压在以薄层硬脂酸锌隔离的石英平板表面覆膜,在氮气氛下干燥;③在已干燥生膜表面覆薄层聚乙烯醇缩丁醛浆料,继续以混合元素粉浆料在首层生膜表面覆膜;④控制升温速率及保温平台,将多层生膜真空烧结合成多维孔道结构Ni‑Cu‑Ti合金电极。与传统的单一微孔结构材料相比,多级孔道结构能有效地缩短分子扩散路径,提高反应物的扩散及传质效率。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工艺参数容易控制,成本低。其产品结构和性质非常适用于制作电极元件和催化反应核心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解水制氢领域核心材料制备技术,涉及一种多级孔道结构、高活性位点分布的多元合金催化析氢阴极及其制备方法,所制备的合金多孔材料不仅适用于电解水制氢阴极,而且可用作直接醇类燃料电池(DMFC或DEFC)催化材料。
背景技术
作为最理想的能源载体,氢气来源丰富、清洁、高效,同时满足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特征。目前,工业制氢主要形式有电解水制氢、煤气化制氢、天然气重整制氢等,其中电解水制氢因产品纯度高,且不直接消耗化石能源而具有极大的优势。Pt系贵金属能有效地降低电解水析氢反应的活化能垒,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但受昂贵的价格限制无法在电解水制氢工业中大规模应用。因此,开发活性高、成本低、稳定性好的非贵金属新型析氢阴极材料,是推进氢能源技术发展的关键之一。
长期以来的研究工作表明,提高电催化析氢阴极活性的重大挑战在于电极材料电子结构和表面结构的同步调控。由于催化效率主要取决于异相化学反应速率与真实表面积的比例,普遍认为电极的真实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反应的进行,从而使催化活性中心有更多的机会与反应物相接触。但是,在多孔结构中,电催化析氢产物氢气扩散受传质孔道形貌的限制易滞后进行,进而覆盖部分催化活性位点,电解析氢中间产物如不能及时接触活性位,作为速率决定步骤的传质过程也将减缓反应的进行,电催化效率便很受影响。因此,改善电催化阴极的活性位可接触性和利用率的重要性更不能被忽视。
过渡族金属Ni-Cu合金体系在异相催化上表现出诸多优点,是拓宽新型电催化析氢电极体系值得重视的一个潜在方向。过渡金属Ti具有较强的氢吸附特性,能够在电催化反应过程中优先吸附活性氢原子于电极的表面,进而有利于电催化活性的提高。因此,本发明将Ni、Cu协同电催化作用机制推广到合金体系中的原子间电荷极化,将Ti引入Ni-Cu体系,用于调控合金催化位点的电子密度,从而获得电子结构可调变的Ni-Cu-Ti三元电催化合金体系。与此同时,为解决小尺寸孔道结构对传质过程限制,采用模板结合粉末冶金法制备具有多维孔道结构的Ni-Cu-Ti多孔合金电极,在不改变纵向纳微尺度孔道宽度的基础上,缩短纵向孔道的长度,使反应粒子顺利进入多级孔道接触到活性位,同时减少多孔结构中的产物H2扩散限制。与传统的单一微孔结构材料相比,多级孔道结构能有效地缩短分子扩散路径,提高反应物的扩散及传质效率,进一步扩展多孔Ni基合金电催化方面的应用潜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高效电解水制氢的催化阴极及其制备方法,解决目前电催化析氢阴极制备工艺复杂,工业化生产困难及材料性能不稳定及低效产生的高能耗等缺点。本发明将Ni、Cu协同电催化作用机制推广到合金体系中的原子间电荷极化,将Ti引入Ni-Cu体系,用于调控合金催化位点的电子密度,从而获得电子结构可调变的Ni-Cu-Ti三元电催化合金体系。与此同时,为解决小尺寸孔道结构对传质过程限制,采用模板结合粉末冶金法制备具有多维孔道结构的Ni-Cu-Ti多孔合金电极,在不改变纵向纳微尺度孔道宽度的基础上,缩短纵向孔道的长度,使反应粒子顺利进入多级孔道接触到活性位,同时减少多孔结构中的产物H2扩散限制。能极大提高阴极的电催化析氢效率,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所包含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单层Ni-Cu-Ti混合生膜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未经长沙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70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