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仿不锈钢亚光铝型材着色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37238.2 | 申请日: | 2017-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40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宇;黄长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闽发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5/14 | 分类号: | C25D5/14;C25D5/20;C25D5/48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9 | 代理人: | 赖开慧 |
地址: | 362300 福建省泉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锈钢 亚光 铝型材 着色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不锈钢亚光铝型材着色工艺,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清洗;第二步,碱腐蚀;第三步,中和;第四步、一次镀镍,一次镀镍层厚度小于0.01mm;第五步,镀铬,利用质量浓度为18%~22%的铬酸,利用超声波对电镀液进行振荡,并对电解液进行加热,温度控制在40~55℃,在一次镀镍层外电镀一层含铬物层;第六步,毒性中和,用水清洗铝型材,而后利用质量浓度为32%~35%的焦亚硫酸钠溶液将含铬物层中的六价铬中和转化为无毒三价铬;第七步,二次镀镍,用水清洗铝型材,在含铬物层外再次镀上一层镍,二次镀镍层的厚度小于0.02mm。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不锈钢亚光铝型材着色工艺。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申请号:00110030.0公开了一种铝型材电解着色技术。特点是在常规的阳极氧化着色工艺中,延长碱腐蚀时间,以形成型材的亚光效果,然后在电解着色中选用锡镍混合盐,采用低电压短时间电解着色的电化学方法获得了外观新颖独特的仿不锈钢色亚光型材。
另外,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10390603.8也公开了一种仿不锈钢铝材表面处理工艺,涉及铝材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其工艺流程包括:㈠、表面初处理:A、除油;B、除污;C、阳极氧化;D、着色;E、初封孔;㈡、表面再处理:F、混合涂料喷涂;G、固化。经过处理后的铝品表面,既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又具有光鲜的色泽、且能保持较长的时间等特点,适用于处理由铝材制作的、各种颜色的面板和型材。
上述的着色工艺均是能够在铝型材表面形成涂层,但是前一技术由于当时的水平限制,其涂层的寿命、耐用度等方面已经无法适用现有的工业生产,逐渐被淘汰;而后一着色工艺较却无法形成亚光色泽,而且表面的物理性能、寿命也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物理性能好、适用寿命高、化学稳定性好的仿不锈钢亚光铝型材的着色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仿不锈钢亚光铝型材着色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清洗;
第二步,碱腐蚀;
第三步,中和;
第四步、一次镀镍,一次镀镍层厚度小于0.01mm;
第五步,镀铬,利用质量浓度为18%~22%的铬酸,利用超声波对电镀液进行振荡,并对电解液进行加热,温度控制在40~55℃,在一次镀镍层外电镀一层含铬物层;
第六步,毒性中和,用水清洗铝型材,而后利用质量浓度为32%~35%的焦亚硫酸钠溶液将含铬物层中的六价铬中和转化为无毒三价铬;
第七步,二次镀镍,用水清洗铝型材,在含铬物层外再次镀上一层镍,二次镀镍层的厚度小于0.02mm。
进一步的,第四步与第五步之间还进行中和处理,利用质量浓度为5%~15%的硫酸溶液将清洗过的铝型材的氧化层中和去除,再用清水清洗干净。
进一步的,第七步后还进行保温处理,保温时间为350~450℃,时间为1.2~1.8h。
进一步的,保温后输出,输出时经过复数个加热环组成的过度通道,各加热环的加热温度由靠近保温设备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降低,靠近保温设备的加热环的温度为300~350℃,远离保温设备一端的加热环的温度为30~50℃。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仿不锈钢亚光铝型材的着色工艺通过一次镀镍、镀铬、毒性中和、二次镀镍的方式实现了铝型材的着色,形成了仿不锈钢的颜色,其颜色更接近于不锈钢,而且通过超声波对电镀液进行振荡,能够形成亚光的镀层,使得电镀的效果更好,并且也利用焦亚硫酸钠溶液将含铬物层中的六价铬中和转化为无毒三价铬,不危害人体健康,而控制镀镍层的厚度在于能够较为有效地实现电镀层的同时,减少成本,也提高表面颜色的呈现,即仿不锈钢色的呈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闽发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闽发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72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胶件堆料挤出系统
- 下一篇:齿形盘、齿形盘组合件、螺杆组件和双螺杆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