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39246.0 | 申请日: | 2017-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41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光华;邵秋桐;黄慧;李文兵;魏晓币;刘阳;刘福;汤颖岚;牛志敏;李梦妮;范中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P9/00;C02F3/34;C12R1/43;C02F101/32;C02F103/36 |
代理公司: | 42222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火春 |
地址: | 43008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产生 生物 表面活性剂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株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菌及其应用。其技术方案是:所述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菌为粘质沙雷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污染物生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生物表面活性剂指生物活体如微生物、植物或动物合成的具备一定表面活性的两性物质,与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类似,也包含着亲水、亲油基团,是一种天然的表面活性剂。生物表面活性剂同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相比,具有自身无毒无害、不造成任何污染、化学结构更加复杂、生产工艺简单、操作环境安全、种类多样、有很多特殊官能团、合成的原料来源广和生产成本低等特点。
生物表面活性剂主要以糖脂、磷脂、脂肽、脂肪酸、多糖-脂类复合物和中性类脂衍生物为主。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增溶、乳化、润湿和渗透作用,因而在含油废水或土壤的治理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此外,生物表面活性剂还可以应用于家用洗涤剂、化妆品、药物和食品工业等领域。生物表面活性剂以其独特的结构和特性、多样低成本的合成方法、低毒性和可生物降解等优点,正逐步取代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
长链烷烃是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难降解有机物之一,其化学性质稳定、疏水性强、常温常压下为固体,因此很难自然降解,会对环境造成长期的危害。其中正十六烷对环境危害较大,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人体接触正十六烷会对皮肤和眼睛有刺激性,吸入正十六烷液体会对呼吸道造成刺激,吸入肺部会引起化学性肺炎。焦化废水经生化处理后还含有大量长链烷烃,而导致水质达不到工业再生水的标准。近年来,含烃类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有了迅速发展,然而由于大多数微生物对长链烷烃的降解速度普遍较慢,治理过程耗时较长,因此对长链烷烃高效降解菌的研究是目前微生物修复技术的重点。
目前,已报道的降解烷烃类的微生物主要为细菌,其中主要有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节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和无色杆菌属等。这些细菌在降解烷烃类物质时也会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但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量少,并且这些细菌在降解的实际应用中普遍存在问题。如“一株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不动杆菌及其应用”(CN105505830A)专利技术,该技术的特点是培养细菌所用碳源为价格低廉的下脚料乳酪粉,但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排油圈直径小,产量较低;“一株柴油烷烃组分降解菌及其应用”(CN101186890B)专利技术,该技术可有效降解柴油中所含的烷烃类,但对正十六烷的降解不彻底,且耗时较长,在实际应用中可操作性较差。而粘质沙雷菌属用于处理水污染中的烷烃或石油类污染物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目的是提供一株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菌,该菌种能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能有效地降解工业废水中的长链烷烃组分,实现对工业废水生物强化深度再生处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92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