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降低水稻籽粒中砷含量的制剂及其制备法和用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40350.1 | 申请日: | 2017-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876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谢晓梅;廖敏;廖泽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59/26 | 分类号: | A01N59/26;A01N55/00;A01N55/10;A01N37/44;A01N37/46;A01N31/02;A01P2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低 水稻 籽粒 含量 制剂 及其 制备 用法 | ||
1.降低水稻籽粒中砷含量的制剂,其特征是该制剂的主原料由以下重量的组分组成:
S-甲基-L-半胱氨酸20-25g、L-硒代甲硫氨酸20-25g、胱硫醚40-50g、甘露醇螯合钙150-200g、焦磷酸钾100-150g、乙氧基改性聚三硅氧烷5-10g及聚天门冬氨酸10-15g。
2.降低水稻籽粒中砷含量的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于反应釜中加入1L水,调节水温至50-60℃;
2)、然后依次分别加入S-甲基-L-半胱氨酸20-25g、L-硒代甲硫氨酸20-25g、胱硫醚40-50g、甘露醇糖醇钙150-200g、焦磷酸钾100-150g、乙氧基改性聚三硅氧烷5-10g及聚天门冬氨酸10-15g;
每一组分加入后于50-60℃恒温反应25-35min后再加入下一组分,直至作为最后一个组分的聚天门冬氨酸加入后于50-60℃恒温反应25-35min;
3)、将步骤2)所得物冷却至室温后,过滤、灭菌、灌装即为降低水稻籽粒中砷含量的制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制备而得的降低水稻籽粒中砷含量的制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
在以下6个时期分别施用制剂:
时期①:水稻移栽前整地时,
时期②:移栽后一个月,所述移栽在整地施用制剂一周后进行,
时期③:水稻苗期第1-10天,
时期④:水稻分蘖期第1-7天,
时期⑤:水稻开花期第1-7天,
时期⑥:水稻灌浆期第1-7天;
时期①~时期②:每个时期施用一次,每次制剂的用量为2.5-4.0L/亩,施用时稀释200-300倍;
时期③~时期⑥:每个时期施用一次,每次上述制剂用量1.0-3.0L/亩,施用时稀释400-600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时期①~时期②:每次制剂的用量为3.0-3.5L/亩,稀释250倍;
时期③:水稻苗期第5-7天,
时期④:水稻分蘖期3-5天,
时期⑤:水稻开花期第1-3天,
时期⑥:水稻灌浆期1-3天;
时期③~时期⑥:每次制剂的用量为1.4-1.8L/亩,稀释500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035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