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激光相位噪声的小型化随机数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41097.1 | 申请日: | 2017-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335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璐;杨杰;李政宇;黄伟;樊矾;徐兵杰;王干;郭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7/58 | 分类号: | G06F7/58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郭彩红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激光 相位 噪声 小型化 随机数 发生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激光相位噪声的小型化随机数发生器,包括激光器、耦合器、光电探测器、模数转换器和后处理模块;所述激光器产生连续光或脉冲光;所述连续光或脉冲光在耦合器处发生干涉,将相位噪声转换为强度信号;所述耦合器与光电探测器相连,所述强度信号经由光电探测器完成光电转换;所述光电探测器与模数转换器相连,模数转换器对光电探测器的输出电信号进行量化获得初始随机比特;所述后处理模块将初始随机比特进行随机性优化,从而获得最终的随机比特。与现有技术相比,输出结果稳定,不依赖偏振及相位补偿技术,且随机数产生速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激光相位噪声的小型化随机数发生器,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随机数应用领域的小型化随机数发生器。
背景技术
随机数在博彩、统计抽样及计算科学等应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在密码学、信息安全、量子保密通信等领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怎样安全而可靠地产生高速、高质量的随机数是密码学乃至信息安全的重要研究方向,是密钥安全保护的关键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需求。
依据其产生手段,当前随机数产生方案主要分为两种:伪随机数和物理随机数。伪随机数是利用确定性的计算机算法产生的统计上看起来随机的序列,其随机性完全取决于初始种子和产生算法,不是真正的不可预测的序列。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量子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利用较短时间破译复杂数学算法成为可能。那么,采用伪随机数的通信系统将面临着重大安全隐患。基于观测物理随机过程产生的随机数称为真随机数,具有不可预测、可证随机性等性质,已在传统信息安全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量子随机数发生器(QRNG)基于量子力学内在的随机性,是目前唯一可以在理论上严格证明安全性的随机数产生装置,是迄今为止最接近真随机的随机数发生器。此外,量子随机数发生器的产生速率可到G bits/s量级,远大于传统的物理随机数发生器(随机数产生速率10M bits/s量级)。
然而,现有的量子随机数发生器方案存在很多局限性,例如,基于真空相位噪声的随机数产生方案,系统较复杂,需要较多的控制补偿技术;基于单光子透射/反射的随机数产生方案,速度受限于单光子探测器的死时间及后脉冲等。而随机数在实际应用当中,应同时具备产生速度快,体积小,系统稳定等优异特点,因此,急需在真随机数发生器体积小型化、随机数产生速率高速化,系统稳定化方面有突破性进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随机数发生器体积小,随机数产生速率高,系统稳定的基于激光相位噪声的小型化随机数发生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激光相位噪声的小型化随机数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器、耦合器、光电探测器、模数转换(ADC)器和后处理模块;所述激光器产生连续光或脉冲光;所述连续光或脉冲光在耦合器处发生干涉,将相位噪声转换为强度信号;所述耦合器与光电探测器相连,所述强度信号经由光电探测器完成光电转换;所述光电探测器与模数转换器相连,模数转换器对光电探测器的输出电信号进行量化获得初始随机比特;后处理模块将初始随机比特进行随机性优化,从而获得最终的随机比特。
还包括微波放大器,对光电探测器的输出结果进行放大,增加信噪比。
所述激光器,由激光二极管及其驱动电路组成,或为基于不同原理和不同封装结构的半导体激光器。
所述激光器的驱动电流大于等于其阈值电流的70%且小于等于其阈值电流的130%,从而保证激光器的随机相位噪声幅度足够强,以获得量化效果更好的初始随机比特。
所述耦合器采用从紫外到远红外波段的自由空间光学分/合束器、光纤耦合器或集成波导耦合器;所选光学分/合束器的工作波长范围与激光器的波长范围保持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10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终端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在单片机系统中实现高精度延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