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道清淤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44255.9 | 申请日: | 2017-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63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陈亿军;薛强;梁冰;万勇;刘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江苏中宜生态土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5/28 | 分类号: | E02F5/28;E02F3/08;C02F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11302 | 代理人: | 房德权 |
地址: | 43007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清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岩土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河道清淤系统。
背景技术
河道清淤是将河道的淤泥从水底切割、收集并输送到特定地点进行集中处理的淤泥处理措施。
目前,国内的清淤方式主要有:采用挖掘机(陆用或水用)或者船载抓泥设备进行淤泥清理,该方法清淤不彻底,且需要配置淤泥运输船,淤泥的后期运输与处理极为不便,易造成二次污染。水下清淤,一般采用链斗式挖泥船或绞吸式挖泥船将淤泥从河底抽出,由于清淤过程中对河底扰动较大,会造成以下三种问题:抽出的泥浆含水量较大,清淤效率不高,后期处理量较大,清淤成本较高;清淤过程中淤泥中的悬浮物会悬浮在河水中,造成河水的浑浊和污染;绞吸口和泥浆泵易被淤泥中的垃圾淤堵,造成清淤效率低且易损坏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河道清淤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河道清淤操作易造成管道淤堵、需要复杂的后期转运或者脱水处理,效率低,成本高,易导致水体二次污染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河道清淤系统,包括:
载具;以及固定在所述载具上的
淤泥清理装置,深入河道淤泥层,清理出河道淤泥;
制浆装置,与所述淤泥清理装置相连,将所述河道淤泥打碎并制成泥浆;
泥浆存储装置,与所述制浆装置相连,存储所述泥浆。
进一步地,所述淤泥清理装置包括:链斗机以及设置在其前端的铲斗;
在执行清淤操作时,所述铲斗深入河道淤泥层,掘取淤泥层内的淤泥,并向所述链斗机推送;
所述链斗机将所述铲斗推送的淤泥抬升,输送给所述制浆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链斗机外设置隔水外罩。
进一步地,所述铲斗前端设置格栅。
进一步地,所述淤泥清理装置还包括:链斗机调整结构;
所述链斗机调整结构包括:抬升装置以及活动连接支座;
所述链斗机通过所述活动连接支座固定在所述载具上,可相对所述载具转动;
所述抬升装置固定在所述载具上,并与所述链斗机相连,可拉动所述链斗机以所述活动连接支座为转动支点转动,相对所述载具抬升或者下降。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支座包括:固定支座以及延伸连杆;
所述固定支座固定在所述载具上;
所述延伸连杆第一端通过枢转轴与所述固定支座枢转连接;
所述延伸连杆第二端与所述链斗机的机身中部枢转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抬升装置包括:绞车、滑轮支架、滑轮以及牵引绳;
所述滑轮支架固定在所述载具上;
所述滑轮可转动的固定在所述滑轮支架上;
所述绞车固定在所述载具上;
所述牵引绳一端缠绕在所述绞车的线轮上,另一端经过所述滑轮与所述链斗机机身前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制浆装置包括:垃圾粉碎机以及搅拌机;
所述垃圾粉碎机与所述淤泥清理装置的输出口相连,用于破碎所述河道淤泥;
所述搅拌机与所述垃圾粉碎机相连,用于获取经破碎的河道淤泥,并搅拌制浆形成泥浆。
进一步地,所述泥浆存储装置包括:泥浆存储箱;
所述泥浆存储箱与所述搅拌机相连,用于获取并存储所述泥浆。
进一步地,所述载具包括:船体;
所述淤泥清理装置、所述制浆装置以及所述泥浆存储装置固定在所述船体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河道清淤系统,通过载具运载淤泥清理装置进入河道清淤段,直接将河底淤泥挖掘清理出来,抬升到载具上,经由制浆装置打碎并制成一定浓度的泥浆,通过泥浆存储装置存储。一方面,对淤泥层的冲击破坏程度很小,造成的水体浑浊污染程度较轻;另一方面,采用铲斗与链斗机相配合的挖泥方式,可防止淤泥在清淤过程中与河水混合,保证淤泥含水率为自然含水率,提高清淤效率,相对于传统绞吸清淤方式中抽出的泥浆含水量较大,清淤效率低的问题,大幅提升清淤效率;同时,避免了后期复杂的脱水操作,简化了淤泥的后期处理程序;同时,通过破碎制浆存储,使得淤泥的运输转运过程高效而且环保,同时避免了二次污染;采用链斗机将淤泥取出,铲斗的格栅可去除大颗粒垃圾,垃圾粉碎机进一步粉碎,可降低挖泥及运输过程中淤堵的可能性,避免传统绞吸清淤方式造成的易被垃圾淤堵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江苏中宜生态土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江苏中宜生态土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42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