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体用电动通便器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44630.X | 申请日: | 201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597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李辉;葛晓宏;江晨;赖鸿达;郑武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22 | 分类号: | A61B17/22;A61M1/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101 | 代理人: | 徐东峰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体 用电 通便 及其 控制 方法 | ||
一种人体用电动通便器,包括相连接的工作模块、连接管路和控制模块;所述工作模块包括防泄漏罩、收集腔、活塞和塞子;所述连接管路包括软管和设于软管内的两个单向阀;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压力继电器、抽气泵、充气泵、电路控制箱和电源;所述收集腔包括插入部和活塞工作部,所述活塞能实现在活塞工作部中的移动且通过插入部起到限位作用;所述软管包括主管和三条分管所述分管与所述抽气泵、充气泵和压力继电器相连通;所述单向阀设置于所述分管中,所述两个单向阀于分管中的放置方向相反以实现气体在分管内的单向流动。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有效帮助患者通便,实现自动排便,避免了传统的人为操作方法为患者造成不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人体用电动通便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消化不良的患者,尤其是便秘患者,严重的容易引起肠梗阻乃至肠道坏死,所以,对于消化不良导致便秘的患者,通便是必须手段。这种类型的便秘究其原因为,直肠至肛门段存有一段干硬粗大的大便,不易排出。腹胀如鼓,有便意,却无法便出。如用力过猛容易导致肛门破裂,甚至脱肛。所以,对于这种患者而言,用力排便是不可取的。为解决这种问题,有从饮食上服用香油润肠的,有用肥皂水灌肠的,急症患者甚至有带塑胶手套抠出肛门处的干硬大便,但是,饮食调节,肥皂水灌肠见效慢,用手抠出效果不好切容易给患者造成较大痛苦。
为解决这种技术问题,出现了一些通便器,如中国专利申请CN105962991A公开了一种通便器,该通便器主要由壳体、扩肛过渡体和粪便抠取体组成;壳体的前部设有向前延伸的扩肛管、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集粪筒、后部设有柔性伸缩套让通便器形成一个封闭状态;扩肛过渡体主要由过渡锥头和锥头操作杆组成,粪便抠取体主要由顺序连接的抠粪爪、螺旋输送段和抠粪操作杆组成,扩肛过渡体和粪便抠取体分别通过各自的操作杆穿装在相应的柔性伸缩套上。但是这种方法不能完全解决便秘问题,由于抠粪抓的放置原因导致排泄物不易进入壳体,同时还需要患者用力才能对排泄物实现粉碎搅拌的功能,没有办法帮助患者实现自动化排便。
中国专利申请CN201157437Y公开了一种通便器,包括圆筒,所述圆筒内设有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第一活塞,第二空腔内设有第二活塞,所述圆筒内还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装有通便钢丝,所述通便钢丝的一端设有通便部件,所述通便部件设置于圆筒的外部。但是由于该装置都是通过人为操作,腔体内的气压无法调控,不能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调整排便压力以完全解决便秘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实现半自动控制、加工成本低、小型化、排便效果好的一种人体用电动通便器及其控制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人体用电动通便器,包括相连接的工作模块、连接管路和控制模块;所述工作模块包括防泄漏罩、收集腔、活塞和塞子;所述连接管路包括软管和设于软管内的两个单向阀;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压力继电器、抽气装置、充气装置、电路控制箱和电源;所述收集腔包括插入部和活塞工作部,所述插入部的口径小于所述活塞工作部的口径,所述活塞能实现在活塞工作部中的移动且通过插入部起到限位作用;所述软管包括主管和三条分管,所述主管与所述塞子底端相连通,所述分管与所述抽气装置、充气装置和压力继电器相连通;所述单向阀设置于所述分管中且与所述分管一一对应,所述两个单向阀于分管中的放置方向相反以实现气体在分管内的单向流动。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塞子与所述活塞工作部底部相适配,所述塞子上套设有密封圈;所述塞子中心开有一通孔,所述塞子底部中心设置有一软管接口用于与所述软管相连接。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呈圆饼状,所述活塞侧面有设置有若干个密封环;所述活塞靠近插入部一侧的活塞工作部腔体内气压与患者体内气压相等,所述活塞靠近塞子一侧的活塞工作部腔体内气压与软管内气压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理工学院,未经厦门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46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