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治理用高效脱硫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45068.2 | 申请日: | 201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059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召光;王芸云;王占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兴市星光宝亿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29/10 | 分类号: | C10G29/10 |
代理公司: | 宜兴市天宇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8 | 代理人: | 蒋何栋 |
地址: | 214213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治理 高效 脱硫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保治理用高效脱硫剂,其特征在于,以沸石为载体,浸渍季铵磺化酞菁钴液。本发明采用沸石为载体浸渍季铵磺化酞菁钴液,通过季铵磺化酞菁钴的脱硫作用来脱除原油中的硫化物,由于沸石为固态大颗粒,当脱硫完毕后,分离极为简单,避免了传统的液态脱硫剂脱硫后需要多次酸洗、水洗、脱水、分离等工序;而且,使用后的载体还能回收利用,进一步减小了生产成本,适合应对处理大量的原油脱硫。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保治理用高效脱硫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满足社会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提高,进一步适应并满足改善社会生态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因而对石油石化企业而言,其产品质量升级要求的不断提高既是客观要求也是企业发展、提升竞争力的必然。而随着化石基原油的不断开采、加工以及社会对石油石化产品需求的不断提高,原油性质也日益呈现重质化与劣质化,突出表现为原油的高硫、高酸与劣质化程度不断增加。原料变重、变差,以及各种助剂的应用使得炼厂各类干气、液化气中H2S含量的不断提高,造成许多炼厂即使在使用醇胺类脱硫剂进行脱硫后(如:N-甲基二乙醇胺等),虽然液化气中H2S含量小于1mg/m3,但总硫含量仍然偏高,脱硫后产品质量仍不合格。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环保治理用高效脱硫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脱硫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具体是这样来实现的:一种环保治理用高效脱硫剂,其特征在于,以沸石为载体,浸渍季铵磺化酞菁钴液。
其中,所述沸石选天然沸石,优选斜发沸石或丝光沸石。
环保治理用高效脱硫剂的制备方法,取沸石加热至150~180℃时保持1~2小时,同时加入氢氧化钠进行混合搅拌,继续升温至400~600℃持续烧烤4~8小时,烧烤完成后自行冷却降至室温,将上述沸石用装有季铵磺化酞菁钴液的反应釜浸渍30~40分钟,后将反应釜在110~120℃下加热20~30分钟即可。
本发明选用沸石为载体的原因在于,沸石具有架状结构,在它们的晶体内,分子像搭架子似地连在一起,中间形成很多空腔,利用这些空腔来吸收铵磺化酞菁钴可以保证沸石能够吸收足够多的铵磺化酞菁钴保证后续脱硫的效率;而沸石的空腔内乘载一定的水分,必须进行预加热蒸发掉这些水分,也保证空腔的体积足够大和后续原油脱硫中尽可能不带入水分;沸石如果直接浸渍季铵磺化酞菁钴液,会在沸石与季铵磺化酞菁钴液接触面上先生成一层钴类络合物,由于这层钴类络合物不具有脱硫作用,将浪费浸渍的季铵磺化酞菁钴液,造成成本的升高,因此需要用其他溶液先与沸石表面反应生成一层保护层,考虑到沸石含有钙、钠元素,采用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是很好的选择,但是氢氧化钙的熔点靠近600℃,而氢氧化钠的熔点为380℃,综合比较选用氢氧化钠来反应,使之熔融后与沸石混合形成保护层。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传统技术相比,采用沸石为载体浸渍季铵磺化酞菁钴液,通过季铵磺化酞菁钴的脱硫作用来脱除原油中的硫化物,由于沸石为固态大颗粒,当脱硫完毕后,分离极为简单,避免了传统的液态脱硫剂脱硫后需要多次酸洗、水洗、脱水、分离等工序;而且,使用后的载体还能回收利用,进一步减小了生产成本,适合应对处理大量的原油脱硫。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取斜发沸石加热至150~180℃时保持1~2小时,同时加入氢氧化钠进行混合搅拌,继续升温至400℃持续烧烤4~8小时,烧烤完成后自行冷却降至室温,将上述沸石用装有季铵磺化酞菁钴液的反应釜浸渍30~40分钟,后将反应釜在110~120℃下加热20~30分钟即可。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兴市星光宝亿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宜兴市星光宝亿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50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