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差错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45453.7 | 申请日: | 201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86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靳龙;周鹏;王俊锋;邓磊;肖晓光;何聪利;张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2 | 分类号: | E02D17/02;E02D17/04;E02D5/74;E02D27/01;E04B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黄彩荣 |
地址: | 4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差错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高差错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础和第二基础,所述第一基础的基底面位于所述第二基础的基底面以上,所述第一基础用于支撑第一建筑结构,所述第二基础用于支撑第二建筑结构,所述第一基础的靠近所述第二基础的边沿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一建筑结构的支护结构,所述支护结构的远离所述第一基础的一侧为所述第二建筑结构边跨的外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差错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结构包括冠梁以及多根并排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支护桩,多根所述支护桩的顶部通过所述冠梁相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差错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冠梁的远离所述支护桩的一侧设置有褥垫层,所述褥垫层采用级配砂石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差错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础的顶部设置有缓冲部,所述缓冲部包括缓冲坡和缓冲阶梯,所述缓冲阶梯设置于所述缓冲坡和所述支护桩之间,所述缓冲坡的远离所述缓冲阶梯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一基础的基底面,所述支护桩的边沿设置有挡墙,所述缓冲部和所述挡墙围合成用于填充所述褥垫层的填充空间,所述缓冲坡的坡度为1:0.5-1:1.6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差错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护桩之间还设置有桩间护壁,所述桩间护壁包括依次设置的插筋、压筋、钢板网,且所述插筋、所述压筋以及所述钢板网采用混凝土浇筑成型,所述压筋包括横压筋和纵压筋,所述横压筋位于所述纵压筋和所述插筋之间,所述横压筋的一端插入其中一根所述支护桩,所述横压筋的另一端插入相邻的另一根所述支护桩内,所述插筋的为T字型,且所述插筋的数量为多根,所述插筋的一端插入相邻的两根所述支护桩之间,所述插筋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横压筋的远离所述纵压筋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差错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结构还包括锚固件,所述锚固件为预应力锚索,每根所述支护桩至少对应设置两根所述锚固件,至少一根所述锚固件用于固定所述冠梁,至少一根所述锚固件用于固定所述支护桩。
7.一种高差错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进行第一阶段土方开挖,将土方开挖至预设的第一基础的基底面;
b.在所述第一基础的基底面进行支护桩施工形成支护结构;
c.进行第二阶段土方开挖,将土方开挖至预设的第二基础的基底面,一部分所述支护桩的一侧作为所述第二基础的边沿,同时进行所述第一基础的CFG桩的施工;
d.进行地下车库边跨施工;
e.以所述支护结构的一侧作为所述第一基础和所述第二基础之间的墙体的外模板,对所述第一基础的基底面、所述第二基础的基底面以及外模板进行混凝土浇筑工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差错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的土方开挖至所述第一基础的基底面之前预留厚度为40cm-60cm的保护层,第一阶段开挖完成后,采用锚杆或者土钉墙对基坑边坡进行加固。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差错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的所述支护桩完成后,待所述支护桩同条试块强度达到混凝土标准强度的75%后,将土方开挖至冠梁顶部,并预留缓冲层;所述冠梁强度达到混凝土标准强度的80%后,采用锚固件对所述冠梁以及所述支护桩进行加固,在所述冠梁顶部进行褥垫层施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差错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完成后,进行错接部位的施工,然后绑扎所述第一基础和所述第二基础的筏板钢筋,绑扎所述第一基础和所述第二基础之间的墙体钢筋,设置墙体的内模板,将所述支护桩的远离第一基础的一侧作为外模板,然后浇筑所述所述第二基础的筏板、第一基础的筏板以及墙体的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545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