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传输线损耗测试正确性的确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46606.X | 申请日: | 201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21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柯柯;胡倩倩;李鹏翀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5/00 | 分类号: | G01R3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0 | 代理人: | 孟峣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传输线 损耗 测试 正确性 确定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传输线损耗测试正确性的确定方法,首先获取PCB测试板损耗测试的原始测试数据;然后确定测试结果低频阶段的数据正确性,即通过获取其起始频率的误差,确定其损耗测试数据的正确性;进行去嵌入分析,获取Nyquist频点数据,确定Nyquist频点数据的正确性区域;最后确定置信截止区,即确定测试数据正确性的极限值。该一种用于传输线损耗测试正确性的确定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有效的减小工程师人工的作业时间,并排除主观判断的不严谨性,实用性强,易于实现,易于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CB布线损耗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实用性强、用于传输线损耗测试正确性的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号速率越来越高,产品设计结构也越来越来复杂,25Gbps已经大量产品化,56Gbps信号已经在路上前行,芯片的Demo已经发布,预计2018年左右实现产品化。信号的提升带来各种信号完整性问题,信号对于串扰、抖动的容限,而抖动的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信号通道的损耗。信号的损耗来自于传输线、过孔及各种无源连接器cable等,如何控制信号的损耗在信号总线定义的范围内尤为重要。在PCB结构中的传输线的损耗又包含了铜箔损耗和介质损耗,介质损耗在PCB中取决于PCB材料的介质损耗参数,而PCB材料又是树脂和玻璃纤维混合构成,不同参数的树脂和玻璃纤维构成一个个不同的PCB材料,不同的型号的参数不尽相同。从工程学角度,任何加工带有其误差,一般呈现正太分布,而不同的PCB材料同样影响正态分布的西格玛值。
通常对于传输线损耗参数的监控通过实际传输线损耗测试完成。传输线的损耗测试,目前主流的测试方法有SET2DIL、AFR、SFD、Delta L、SPP、S3等,不同的测试方法会有不同的精确性,本发明不涉及到测试本身方法的创新和优化,此处不再赘述。使用任何方法,整个传输损耗测试的环境必备条件都离不开以下因素:测试仪器(TDR或VNA,包括校准件),探头(SMA探头;手持类探头:GGB,LITEK,UNIPROBE等),测试Cable及转接头,待测板卡及测试工程师(人)。各个测试方法均有其局限性,比如SET2DIL会将过孔的损耗包含其内,过孔stub过长会对测试带来不确定性;测试仪器的校准精度或参数漂移同样会带来各类误差;待测板卡设计的合理性是否满足各种测试方法要求,工厂加工的一致性等;测试工程师不同的测试手法,手持探头对测试点的施加力度是否一致,校准的完整度,对测试结果的分析正确性等同样会让测试结果导入主观性问题。
本发明设计一种用于传输线损耗测试正确性的确定方法,解决测试工程师,待测板卡及验证测试方法局限性带来的测试结果不客观性,通过优化测试板、测试过程及数据后处理达到更高精度的测试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实用性强、用于传输线损耗测试正确性的确定方法。
一种用于传输线损耗测试正确性的确定方法,其实现过程为:
首先获取PCB测试板损耗测试的原始测试数据;
然后确定测试结果低频阶段的数据正确性,即通过获取其起始频率的误差,确定其损耗测试数据的正确性;
进行去嵌入分析,获取Nyquist频点数据,确定Nyquist频点数据的正确性区域;
最后确定置信截止区,即确定测试数据正确性的极限值;
上述正确性的起点、区域、极限值组成的范围内的测试数据,为可取的正确性数据。
所述PCB测试板的原始测试数据中测试三种长度的传输线,长度分别为10inch,5inch,2inch。
获取原始测试数据是在用户确认测试需求及测试板设计后,基于VNA/TDR方式获取的,所述VNA是指矢量网络分析仪,TDR则指时域反射技术,是对反射波进行分析的遥控测量技术。
确定测试结果低频阶段的数据正确性通过下述线性公式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66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