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硫氧还蛋白还原酶活性的分析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47199.4 | 申请日: | 201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2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尹汉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尚宜康健科技有限公司;凯熙医药(武汉)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凯熙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尹汉维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陈超 |
地址: | 430075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光 酶动力学 用户实验 硫氧还蛋白还原酶 分析方法及系统 参数差 质控标准 肿瘤检测 组织细胞 增生 绘制 体内 检测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硫氧还蛋白还原酶活性的分析方法及系统,属于肿瘤检测技术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基于获取到的用户实验组吸光值数据和用户对照组吸光值数据,分别绘制用户实验组吸光值曲线和用户对照组吸光值曲线;基于用户实验组吸光值曲线和用户对照组吸光值曲线,分别计算用户实验组吸光值曲线和用户对照组数据吸光值曲线的酶动力学参数;基于用户实验组吸光值曲线的酶动力学参数及用户对照组吸光值曲线的酶动力学参数,得到对应的酶动力学参数差;基于所述酶动力学参数差和质控标准方程,计算硫氧还蛋白还原酶活性。该方法能够保证用户的硫氧还蛋白还原酶活性的准确性,实时的检测用户体内异常活跃的组织细胞增生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肿瘤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硫氧还蛋白还原酶活性的分析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肿瘤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人们普遍认为癌症为不治之症,这主要源于癌症治愈率低、死亡率高并具有广泛的分布性。
迄今,世界各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肿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肿瘤的高致死率主要由于肿瘤细胞具有转移和侵袭能力,约90%肿瘤病人的死亡源于肿瘤的转移,然而早期的治疗干预会提高治疗效果。由此看来,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升肿瘤病人的生存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活性检测是针对人体异常增生活性水平进行评价的一项技术,目前国际国内临床尚无对人体通过血液进行异常增生评价的相关技术手段。此项技术临床意义在于,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可实时检测人体内的异常增生活跃程度,由于不可逆恶性增生是肿瘤的重要特征,在癌症的早期阶段该值就会明显升高,因此硫氧还蛋白还原酶检测可作为一种肿瘤早期预警技术。硫氧还蛋白还原酶活性检测的特异性、敏感性、广谱性都高于现有的肿瘤标志物。硫氧还蛋白还原酶活性检测既能对肿瘤早期发生进行预警提示,又能用于早期肿瘤的辅助诊断、各种肿瘤治疗方法疗效评价及肿瘤复发、转移的评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硫氧还蛋白还原酶活性的分析方法及系统,通过质控数据,分别计算质控实验组数据和质控对照组数据的吸光值曲线,并分别进行数据曲线拟合获得第一的酶动力学参数和第二的酶动力学参数,并进而计算酶动力学参数差,将硫氧还蛋白还原酶活性以及酶动力学参数差代入质控标准方程,计算得到质控标准方程的第一参数、第二参数和第三参数。再获取用户实验组吸光值数据和用户对照组吸光值数据,并绘制用户实验组吸光值曲线和用户对照组吸光值曲线,计算得到用户实验组吸光值曲线和用户对照组数据吸光值曲线的酶动力学参数差,基于酶动力学参数差以及质控标准方程计算得到硫氧还蛋白还原酶活性。通过上述计算方法能够准确的计算测量人血样体系中的硫氧还蛋白还原酶活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一种硫氧还蛋白还原酶活性的分析方法,包括:基于获取到的用户实验组吸光值数据和用户对照组吸光值数据,以实验开始时间为零点,吸光值为纵轴,实验时间为横轴分别形成用户实验组吸光值曲线和用户对照组吸光值曲线;基于用户实验组吸光值曲线和用户对照组吸光值曲线,以实验开始时间为下限,实验结束时间为上限,分别计算用户实验组吸光值曲线和用户对照组数据吸光值曲线的酶动力学参数;基于用户实验组吸光值曲线的酶动力学参数及用户对照组吸光值曲线的酶动力学参数,得到对应的酶动力学参数差;基于所述酶动力学参数差和质控标准方程,获得硫氧还蛋白还原酶活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尚宜康健科技有限公司;凯熙医药(武汉)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凯熙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尹汉维,未经武汉尚宜康健科技有限公司;凯熙医药(武汉)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凯熙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尹汉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71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