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装置用外包装材料及蓄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47482.7 | 申请日: | 201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044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中嶋大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50/129 | 分类号: | H01M50/129;H01M50/14;H01G11/78;B32B15/085;B32B2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杨宏军;焦成美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外包装 材料 | ||
本发明涉及蓄电装置用外包装材料及蓄电装置。蓄电装置用外包装材料(1)的构成为包含作为外侧层的耐热性树脂膜层(2)、作为内侧层的热塑性树脂层(3)、和在所述两层间设置的金属箔层(4),蓄电装置用外包装材料(1)的破坏能量为1.5J以上,且所述耐热性树脂膜(2)的破坏能量为1.3J以上。通过上述构成,能够提供一种蓄电装置用外包装材料,即便将外包装材料设计为薄型,当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时,也不易发生外包装材料的断裂、破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tablet)等便携式设备(portable equipment)中使用的电池和电容器(condenser)、在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夜间电力的蓄电用途中使用的电池和电容器等蓄电装置用的外包装材料及利用该外包装材料进行外包装的蓄电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中,术语“破坏能量”的含义是,按照JIS K7124-2-1999(塑料薄膜及片材通过自由落镖法进行的冲击试验方法第2部分:仪器击穿法),在温度23℃的环境下,在使质量6.5kg、相当于直径20mm的半球形(半径10mm的半球形)的撞锤从30cm的高度自然掉落的条件下进行测定而求得的破坏能量WF。
另外,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中,“蓄电装置用外包装材料的破坏能量”及“耐热性树脂膜的破坏能量”中的任一者均应当用上述“WF”记载(简略记载),但为了避免两者的混淆从而明确区分,方便起见,将“蓄电装置用外包装材料的破坏能量”记载为“WFT”,将“耐热性树脂膜的破坏能量”记载为“WFS”。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术语“铝”以包含铝及其合金的含义使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终端等移动电子设备的薄型化、轻量化,作为搭载于上述移动电子设备的锂离子二次电池、锂聚合物二次电池、锂离子电容(lithium ioncapacitor)、双电层电容器等蓄电装置的外包装材料,使用由耐热性树脂层/粘合剂层/金属箔层/粘合剂层/热塑性树脂层形成的层合体(层压外包装材料)来代替以往的金属罐(参见专利文献1)。利用上述构成的层合体(外包装材料)对电动汽车等的电源、蓄电用途的大型电源、电容等进行外包装的情况也逐渐增加。
与金属罐相比,上述构成的层压外包装材料具有轻量且放热性良好的优点,但关于当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时的耐冲击性,层压外包装材料比金属罐差。
为此,为了提高如上所述的相对于来自外部的冲击而言的耐冲击性,提出了以下构成的外包装材料。即,提出了下述构成的二次电池,其中,与集电体电连接的正极部件和负极部件介由非流动性电解质而层合,含有离子性金属成分的电池元件的外周上抵接刚性的保持部件,在其外表面用挠性合成树脂膜被覆从而密封(参见专利文献2)。
另外,还提出了将正极与负极介由隔膜层合而得到的电极组封入层压膜的外包装体内,在电极组的周围具有保护该电极组的框状的保护部件的层压膜外包装电池(参见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6131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19547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2596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对于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二次电池而言,由于是在电池元件与挠性合成树脂膜(外包装材料)之间,配置刚性的保持部件作为追加的部件,因此不能充分满足薄型化、轻量化的要求。即,存在损害或降低通过设为层压膜外包装材料而带来的轻量化的效果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未经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74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