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重金属Cr(Ⅵ)污染土壤的EK‑PRB联合修复方法及其装置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147768.5 申请日: 2017-03-14
公开(公告)号: CN106881345A 公开(公告)日: 2017-06-23
发明(设计)人: 许云峰;徐祥健;夏薇;张亮;阳菲;李江鹏;钱光人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大学
主分类号: B09C1/08 分类号: B09C1/08
代理公司: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1205 代理人: 顾勇华
地址: 200444***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重金属 cr 污染 土壤 ek prb 联合 修复 方法 及其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是一种高效处理重金属铬(Ⅵ)污染土壤的EK-PRB联合修复方法,属于土壤污染治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EK-PRB联合修复技术。

背景技术

到 2012年为止,全国被污染的可耕地面积为 1.5×109亩,由于污水浇灌而造成污染的约为3.25×107亩,毁田以及固废堆存占地约2×106亩,总计占全国可耕用地总面积10%以上,土地污染及其严重,因土壤重金属污染而造成的农作物减产高达 1×107吨,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多达 1.2×107吨,直接经济损失 200 亿元左右。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性较差,具有残留时间长、毒性大、隐蔽性强等特点,从长远来看,甚至可以通过食物链富集,最终危害到人类的生命健康。由于地表河流的冲刷、侵蚀而将受污染土壤中的金属污染物质迁移到河流、湖泊以及地下水源等淡水中,人类的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

目前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主要有:客土法、固定-稳定化、化学还原法、化学清洗法等。但由于土壤组成、污染物类型、性质等不同,特别是在不同形态铬污染物同时存在的复合污染情况下,传统的修复技术往往难以快速、高效的达到修复目的。传统的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方法存在成本高,破坏土壤结构和肥力,易造成二次污染,对土壤环境扰动大等诸多缺点。动电修复法具有耗费人工少,接触有害物质少,操作简单,二次污染小,去除效果好等优点,在修复铬污染土壤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处理土壤中重金属Cr(Ⅵ)污染的方法。

一种重金属Cr(Ⅵ)污染土壤的EK-PRB联合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有以下的过程和步骤:

a.含Cr(Ⅵ)模拟污染土壤的制备:将自然环境下干净的土壤去除较大的杂质颗粒,经自然风干后研磨过20目筛子,之后与含Cr(Ⅵ)溶液10:1混合,经混合均匀后研磨过20目筛子,并放于干燥通风处陈化30d备用。配制含Cr(Ⅵ)污染土壤的目标浓度为1000mg(Cr)/kg(土壤)。

b.可渗透反应墙(PRB)内的层状双氢氧化物CaAl-LDH的制备:称取5.55g的氯化钙和6.04g的六水合氯化铝加到50ml蒸馏水中配成混合溶液,把该溶液导入100ml,1.5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在通氮气的条件下磁力搅拌1h,而后密封,继续磁力搅拌23h,搅拌结束后进行抽滤、洗涤并烘干,把烘干固体样再次洗涤,然后在105°条件下烘干,烘干样品经研磨过100目筛备用。

c.修复处理过程:将制备的Cr(Ⅵ)污染土壤填装到EK-PRB联合修复所用的模拟装置中,在一定的含水率条件下浸泡24h后,将石墨电极与直流电源连接,并设置在一定的电压条件下。实验运行过程中保持含水率的一致。实验中可渗透反应墙(PRB)内的层状双氢氧化物CaAl-LDH吸附固定的Cr(Ⅵ),可以在一定的温度下,使用Na2CO3溶液进行再生,再生后的材料可再次作为反应填料使用,而被束缚捕捉的Cr(Ⅵ)可进一步浓缩提取。所述的一定含水率为20%-30%;所述的电场电压为30-60V;所述的一定温度为410-580℃。

一种重金属Cr(Ⅵ)污染土壤的EK-PRB联合修复方法所用的专用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直流电源、石墨电极、尼龙布、可渗透反应墙和容器中间填充的含铬土柱组成;另外在靠近装置容器两端处填充有干净的土壤。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对制备的Cr(Ⅵ)污染土壤模拟实际状态下的动电修复,无需单独设置阴阳两极电解池,在保证土壤一定含水率的条件下,直接把石墨电极插入所要修复的土壤中。另外结合了可渗透反应墙技术(PRB),对电场作用下的含铬重金属阴离子进行了定向的捕捉,减少动电修复后续处理成本,而且CaAl-LDH还可以再生重复利用。本发明为一种高效,安全,快速的土壤Cr污染的处理方法。

附图说明

图 1为本发明方法的一个专用装置示意图。

图 2为点A1的去除率变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叙述于后。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具体尺寸及实验工艺参数、实验情况如下所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77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