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燃苯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48530.4 | 申请日: | 201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02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王亮;孙超正;秦旺平;邹声文;陈平绪;付锦峰;肖鹏;叶南飚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55/02 | 分类号: | C08L55/02;C08K13/02;C08K5/136;C08K5/41;C08K5/523;C08K3/22;C08K3/24;C08K5/134;C08K5/526;C08K5/098;C08K3/26;C08J3/22 |
代理公司: | 广州致信伟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3 | 代理人: | 伍嘉陵;彭玲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燃 苯乙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燃苯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组分:ABS树脂65份‑90份;有机溴系阻燃剂3份‑8份;P系阻燃剂母粒5份‑30份;阻燃协效剂1份‑5份。本发明采用溴‑磷(Br‑P)系阻燃剂复配,在较低阻燃剂的使用量条件下即可得到稳定的V‑2阻燃等级的阻燃ABS材料,由于本发明中的阻燃剂添加量相对传统的V‑2级阻燃ABS的添加量减少一半,成本可降低30‑40%,组合物的热稳定性、机械性能也能得到最大的保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阻燃苯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ABS树脂是微黄色固体,密度约为1.04 g/cm3,由于它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种不同材料的性能有机地统一起来,兼具成型性、刚性、韧性,综合性能优良,应用广泛。ABS适用于家用电器制品,如电视机外壳、冰箱内衬、吸尘器等,以及仪表、电话、汽车工业用塑料制品。
但同时,ABS也有一些缺陷,如耐候性、耐热性不高等,为克服这些缺点,产生了许多种类的改性ABS材料。阻燃ABS就是其中的一大类,它是针对普通ABS树脂容易燃烧这一缺点而开发的。根据UL94-2015关于垂直燃烧的测试标准,阻燃等级从低到高可以分为V-2、V-1和V-0。阻燃等级并不是越高越好,需要按照产品的具体要求来确定。在某些应用条件下,阻燃等级低的塑料反而更好。例如,在某些电子电器上,要求材料具有抗电弧点燃性,此时选用V-2级别的材料会更合适,因为其不会在电作用下形成导电而结焦,从而降低了着火的可能性。近年来,办公室系统(OA)行业、平板电视行业等,制件外壳都有V-2阻燃需求。
行业内通常加入溴系阻燃剂来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但由于加入量较多,溴系阻燃剂的稳定性较差,从而导致材料的稳定性差,成本较高。如专利CN201410234773公开了一种高流动性高阻燃高韧性ABS的制备方法,采用ABS树脂加复配阻燃组合物等共混,制备的阻燃ABS虽然阻燃效果好,但热稳定性一般,同时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廉,且稳定性良好的阻燃苯乙烯组合物。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阻燃苯乙烯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
ABS树脂 65份-90份;
有机溴系阻燃剂 3份-8份;
P系阻燃剂母粒 5份-30份;
阻燃协效剂 1份-5份。
所述ABS树脂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基于ABS树脂的总重量,ABS树脂中丁二烯的重量含量为14-28%;所述ABS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在200℃/5kg条件下为3-10 g/10min。
所述有机溴系阻燃剂为四溴双酚A 双(2,3- 二溴丙基) 醚或四溴双酚S双(2,3-二溴丙基)醚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P系阻燃剂母粒是以ABS树脂为载体的母粒,基于P系阻燃剂母粒的总重量,P系阻燃剂的重量含量为20%-40%。
所述P系阻燃剂选自磷酸三苯酯、双酚A双(磷酸二苯酯)、间苯二酚双(二苯磷酸酯)、磷酸三甲苯酯、磷酸三(二甲苯)酯、丙苯系磷酸酯、丁苯系磷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有机溴系阻燃剂与P系阻燃剂母粒的质量比为1:5-4:5。
所述的阻燃协效剂为三氧化二锑或锑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实际性能需要,本发明上述的阻燃苯乙烯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还包括0.1份-0.5份的抗氧剂、0.1份-1份酸吸收助剂和0.1份-1份的润滑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85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