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引导穿刺所留置引流管潜行置入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48968.2 | 申请日: | 201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597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郭建;荆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M25/01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杨琪 |
地址: | 25001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引导 穿刺 留置 引流 潜行 置入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引导穿刺所留置引流管潜行置入的装置,它解决了直线性穿刺后所留置引流管因为皮下潜行距离小而带来的问题,如:易出现管周渗液、引流管松动甚至逆行感染的问题。包括:套管,所述套管内具有第一穿刺针芯、第二穿刺针芯、第三穿刺针芯及第四穿刺针芯;第一穿刺针芯上具有第一卡合部,第二穿刺针芯的前端具有与所述第一穿刺针芯上的第一卡合部相适配的第二卡合部,第三穿刺针芯上具有第三卡合部,所述第四穿刺针芯的前端具有与所述第三穿刺针芯上的第三卡合部相适配的第四卡合部;四个穿刺针芯的前端均凸出于所述套管的前端;四个手柄均凸出于所述套管的后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引导穿刺所留置引流管潜行置入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引流管的留置采用两类方式:
1、切开方式(开放式)置入:通过切开的创口直接将引流管留置或者结合借助其他器械从临近切口的位置打通皮下隧道留置引流管。
2、穿刺方式(闭式)置入:通过穿刺套针或者穿刺后导入的导丝将引流管引导置入。
根据不同的引流管留置方式,其在临床上也各有其适用范围和特点。
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引入,第二种方式在临床上的使用较前广泛。但因其穿刺道为直线性,所留置的引流管位于引流腔(隙)至皮肤穿刺孔之间部分也为直线性,穿刺道距离短、且易受皮肤条件及皮下组织厚度等因素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延长易出现管周渗液、引流管松动甚至逆行感染,尤其对于重度肥胖或者消瘦明显的患者。
例如:常见的神经外科腰池引流留置引流管时间一般在2-3周,重度肥胖患者在进行翻身等活动时,因肥厚的皮下脂肪层导致皮肤与引流管之间易于发生相对运动或者张力造成松动;而对于消瘦明显的患者易于出现脑脊液沿引流管与穿刺孔之间的间隙渗出,甚至在置管过程中即开始出现脑脊液渗出,即使给予穿刺孔周围皮肤缝扎还是易于渗出。
上述两种情况均造成引流管维护困难,引流治疗效果差,甚至增大了逆行感染风险,即使中途再重新穿刺置管,包括更换腰椎穿刺间隙,仍存在以上缺陷,最终影响了治疗效果甚至造成感染。对于腰背部皮肤条件不良者(如:临近的浅表炎症等)也严重影响了腰池引流的实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引导穿刺所留置引流管潜行置入的装置。本装置通过设计全新的结构,使其可以在引流管头段(前段)已经进入目标腔(隙)后,将尾段(近段)在体内潜行一定的距离再引出体外,进而从本质上解决了现有直线性穿刺所留置的导管易于发生引流管松动、管周渗液从而增加感染风险的问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引导穿刺所留置引流管潜行置入的装置,包括:
套管,所述套管内具有第一穿刺针芯、第二穿刺针芯、第三穿刺针芯及第四穿刺针芯;
所述第一穿刺针芯的前部为尖端,第一穿刺针芯上具有第一卡合部,第一穿刺针芯的尾部具有第一手柄;
所述第二穿刺针芯的前端具有与所述第一穿刺针芯上的第一卡合部相适配的第二卡合部,第二穿刺针芯的尾部具有第二手柄;
所述第三穿刺针芯的前部为尖端,第三穿刺针芯上具有第三卡合部,第三穿刺针芯的尾部具有第三手柄;
所述第四穿刺针芯的前端具有与所述第三穿刺针芯上的第三卡合部相适配的第四卡合部,第四穿刺针芯的尾部具有第四手柄;
四个穿刺针芯的前端均凸出于所述套管的前端;
四个手柄均凸出于所述套管的后端。且四个穿刺针芯凸出穿刺套管后端的长度相同,能合并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未经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89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声引导穿刺针及超声引导穿刺系统
- 下一篇:一种穿刺手术导航定位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