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自修复系统及其构筑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51359.2 | 申请日: | 201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29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胡相明;吴明跃;程卫民;胡尊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22/00 | 分类号: | E01D22/00;E04G23/02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205 | 代理人: | 于晓晓 |
地址: | 26659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修复 系统 及其 构筑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构筑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建筑自修复系统及其构筑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的建筑结构主要是利用砖石、水泥、沙袋和木板等构筑而成,或者是利用发泡类材料直接浇筑而成,然而,一些如桥梁、矿井、隧道等建筑结构的墙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动压变化,容易开裂,一旦形成裂缝就会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牢固性产生影响。为了保证建筑长期安全服务,就需要多次浇筑和对墙体产生的裂隙进行处理,这样既费时又费料。
因此,一种能广泛应用于桥梁、矿井、隧道等各类建筑结构的建筑自修复系统,不但能方便的对建筑墙体裂缝进行修复,而且能节省后期修护的人力物力,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建筑长期安全服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自修复系统。本发明提供的建筑自修复系统是在建筑结构内部分布注有双组份胶黏剂的修复管网,当建筑结构出现裂缝时,修复管在应力作用下破裂,将里面的胶黏剂释放出来,达到快速治愈墙体裂缝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自修复系统,包括分布在建筑结构内部的装有胶黏剂的修复管,所述修复管为脆性管。
作为优选,所述修复管为双管并行的管道结构,所述修复管为双孔管,所述修复管内分别灌注有双组份的化学胶黏剂。
作为优选,所述双组分的化学胶黏剂为阻燃型的聚氨酯注浆材料及其催化剂、阻燃型的环氧树脂注浆材料及其固化剂,或者其他的化学注浆材料及其催化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所述修复管的材质为玻璃或陶瓷,壁厚为1mm-4mm;优选的,所述修复管可以直线型布设,也可以连续U型布设。
作为优选,所述建筑结构内部还分布有与所述修复管连通的主输浆管。
作为优选,所述主输浆管为双管并行的管道结构,在两个管道内分别注有催化剂和注浆材料;优选的,所述主输浆管为钢管或塑料管;优选的,所述主输浆管的每个管道上部开设有进浆口和气孔。
作为优选,所述主输浆管通过进浆口连通有输送系统。
作为优选,所述输送系统包括注浆泵和输送管道;优选的,所述注浆泵为螺杆式注浆泵;优选的,所述输送管道为矿用高压胶管,两个输送管道分别输送催化剂和注浆材料;优选的,所述输送管道直径为10mm-30mm,耐压大于8MPa。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上述自修复系统的构筑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自修复系统的构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建筑墙体结构内部左右两侧各安装两根主输浆管,与两侧墙体的距离为200mm-600mm;
(2)在主输浆管的每个管道上部开设一个气孔,用于排出管道内的空气,在气孔下部开设一个进浆口,注浆完毕后需将进浆口和气孔封闭;
(3)在两个主输浆管之间设置一组连续U型或若干直线型双孔修复管,将双孔修复管与左右两侧的主输浆管接通,修复管相互之间的间距为100mm-400mm;
(4)构筑建筑墙体,建筑墙体与主输浆管之间的距离为200mm-600mm;
(5)将胶黏剂的输送系统的输送管道与主输浆管的进浆口相连,向主输浆管及修复管内输送胶黏剂。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上述自修复系统在矿井密闭墙和风门结构上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建筑自修复系统是在建筑结构内部分布注有双组份胶黏剂的修复管网,当建筑结构出现裂缝时,修复管在应力作用下破裂,将里面的胶黏剂释放出来,达到快速治愈墙体裂缝的目的,具有高效、快速、自修复的特点。
(2)采用阻燃型的聚氨酯注浆材料(及其催化剂)、阻燃型的环氧树脂注浆材料(及其固化剂),或者其他的化学注浆材料(及其催化剂)作为胶黏剂,治愈效果更佳,且能节省原料。
(3)可以通过注浆泵定期向双孔玻璃管中注入愈合剂,进而及时有效地治愈裂缝。
附图说明
图1 为建筑自修复系统横向内部剖面图;
图2 为建筑自修复系统的双组份胶黏剂输送系统结构图;
图3为密闭墙主视图;
图4为风门主视图;
图5和图6为本发明建筑自修复系统的胶黏剂治愈混凝土裂缝图。
图中:1:墙体 2:主输浆管 3:进浆口 4:气孔 5:浇筑孔 6:修复管 7:输送管道 8:注浆泵 9:充填材料 10:拱顶 11:外门框 12:内门框 13:缓冲材料 14:风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13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