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支撑秧田薄膜覆盖的PVC细管插管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52714.8 | 申请日: | 2017-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004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何建慧;章伊可;章永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建慧;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13/02 | 分类号: | A01G13/02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中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5 | 代理人: | 潘浙军 |
地址: | 318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支撑 秧田 薄膜 覆盖 pvc 细管 插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支撑秧田薄膜覆盖的PVC细管插管机,包括车架和位于车架两侧的行走轮;所述车架上设置有PVC细管水平下料的下料装置,该下料装置主要包括一用于横向储存PVC细管的漏斗,漏斗下方的内腔宽度不断变窄并朝后方呈斜向下布局设置,漏斗的末端开口而形成一长条形的横向出料口,横向出料口下方朝后设有若干斜向上布局的延伸部,各延伸部上对应设置有置物凹槽。本发明设计通过完全机械化的结构实现PVC细管的插管操作,具有劳动强度低,工作效率高的特点,可满足现代化大规模育苗的需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用机械,具体为一种用于支撑秧田薄膜覆盖的PVC细管插管机。
背景技术
在现代育苗当中,为了提高出苗率,需要提高育秧过程的温度,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利用薄膜覆盖其上。而薄膜的直接覆盖会压坏新苗,阻碍出苗,且使内部湿度过高导致新苗腐烂。因此,在覆盖薄膜时首先要在秧田上隔一段距离预先插上支撑薄膜用的PVC细管,再在PVC细管上覆盖薄膜,以此为新苗生长预留出足够的空间,也可避免内部湿度过高。
在此,传统的PVC细管插接操作完全靠人工实施,效率低,劳动强度大,难以满足现代化大规模育苗种植的需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用于支撑秧田薄膜覆盖的PVC细管插管机,其通过完全机械化的结构实现PVC细管的插管操作,具有劳动强度低,工作效率高的特点,可满足现代化大规模育苗的需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支撑秧田薄膜覆盖的PVC细管插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和位于车架两侧的行走轮;所述车架上设置有PVC细管水平下料的下料装置,该下料装置主要包括一用于横向储存PVC细管的漏斗,漏斗下方的内腔宽度不断变窄并朝后方呈斜向下布局设置,漏斗的末端开口而形成一长条形的横向出料口,横向出料口下方朝后设有若干斜向上布局的延伸部,各延伸部上对应设置有置物凹槽。
进一步的,上述车架在所述漏斗出料口的下方设有转移机构,该转移机构包括定位在车架两侧的两定位架,每个定位架上安装一横向转轮,不同定位架上的横向转轮保持同轴设置和同步转动;所述横向转轮由转轮电机驱动,横向转轮的每个叶片顶端安装有横向布局的圆弧形转台,圆弧形转台在随横向转轮转动上升时可到达所述延伸部上置物凹槽的内侧。
进一步的,上述车架在转移机构后方设有插管机构,该插管机构包括一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安装在车架的后方一侧,定位柱的上方设有一竖向导槽,竖向导槽中安装一可沿其上下滑动的滑动直齿条,滑动直齿条的内侧固连一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下方并行设有两导条,两导条之间的间距小于PVC细管的长度,两导条之间通过连杆相连并共同定位在滑动直齿条上;所述导条呈前高后低的斜向下布局设置,导条的前端一直延伸到所述横向转轮的侧边,导条的后端则设置成弯钩结构,所述整个导条由形状记忆合金构成,在导条受热后弯钩结构可变形伸直;所述固定板在两导条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升降气缸,升降气缸的头部设有气爪;所述滑动直齿条与一驱动齿轮啮合,驱动齿轮由驱动电机带动旋转,所述驱动齿轮和驱动电机通过固定柱定位在车架上。
进一步的,上述导条的弯钩结构外侧设置有缺口槽。
进一步的,上述两导条的外侧分别设有限位挡板,两限位挡板之间的间距大于PVC细管的长度;所述限位挡板包裹住导条中除去弯钩结构外的其他部分。
进一步的,上述车架两侧的行走轮为非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上述行走轮由行走电机驱动。
进一步的,上述车架在插管机构的侧边设有操纵台。
进一步的,上述操纵台后侧设有座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建慧;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未经何建慧;台州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27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齿型保健梳以及保健梳具
- 下一篇:一种降水梯度控制装置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