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青虾工厂化苗种培育成活率的饵料投喂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53648.6 | 申请日: | 2017-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185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高晓田;肖国华;白雪杰;刘明洋;妥志利;陈力;徐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K61/59 | 分类号: | A01K61/59;A23K50/8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13100 | 代理人: | 周淑歌 |
地址: | 0662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青虾 工厂 苗种 培育 成活率 饵料 投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青虾工厂化苗种培育成活率的饲喂方法。
背景技术
青虾又名河虾,学名日本沼虾,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长臂虾科,沼虾属,是日本和中国特有的淡水虾类。在我国,青虾广泛分布在南北各地的江河、湖泊中,青虾适应性强,具有杂食性、养殖周期短、繁殖力强、营养丰富、市场价格高等特点,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名贵水产品,并可出口创汇,因而它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增养殖品种。目前,国内青虾育苗方式主要包括土池育苗、网箱育苗和工厂化育苗。土池育苗培育条件不易控制、苗种密度小、成活率低。网箱育苗与土池育苗相比,技术要求和成本要高一些,苗种的培育密度和成活率也较高,但是同样是苗种培育条件不易控制,苗种密度和成活率还达不到大规模苗种繁育的要求。青虾工厂化育苗占地小,培育密度高,成活率高,生产虾苗成本相对较低,但技术还需进一步完善。
青虾工厂化育苗所用饵料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物饵料,包括轮虫、桡足类和枝角类等;一种是人工饵料,包括虾片、车元和螺旋藻粉等。两种饵料各有优缺点:生物饵料营养全面易于为青虾幼体吸收,对水质影响小,成本低廉,但是在整个青虾苗种生产周期内,难以足量供应;人工饵料可全年足量供应,营养也较全面,但是对水质影响较大,容易败坏水质滋生固着类纤毛虫、丝状菌等有害生物,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青虾人工饵料和生物饵料各自的优缺点,进行饵料搭配,提供一种人工饵料和生物饵料的混合投喂方法。该方法既保证饵料足量供应,满足了青虾幼体营养需要,降低了培育成本;又有效改善了养殖水质,降低了幼体发病几率,提高了幼体培育成活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提高青虾工厂化苗种培育成活率的饵料投喂方法,一期幼体,不投喂;二期幼体,虾片:4-5克/百万尾·次,螺旋藻粉:4-5克/百万尾·次,车元0号:4-5克/百万尾·次,三期幼体,虾片:8-10克/百万尾·次,车元0号:8-10克/百万尾·次,冰鲜枝角类:80-100克/百万尾·次,四期幼体至六期幼体,虾片:15-20克/百万尾·次,车元1号:15-20克/百万尾·次,冰鲜枝角类:100-120克/百万尾·次,七期幼体至九期幼体,虾片:25-30克/百万尾·次,冰鲜枝角类:130-150克/百万尾·次,后期幼体,虾片:30克/百万尾·次,冰鲜枝角类:200克/百万尾·次。
进一步地,二期幼体的投喂方法为,3种饵料按顺序交替投喂,每隔3小时投喂一次,投喂前需用100目筛绢搓碎过滤。
进一步地,三期幼体的投喂方法为,每隔3小时投喂一次,虾片和车元0号的投喂次数与冰鲜枝角类的投喂次数各占一半,虾片或车元0号与冰鲜枝角类交替投喂,虾片和车元0号亦交替投喂,投喂前需用100目筛绢搓碎过滤。
进一步地,四期幼体至六期幼体的投喂方法为,每隔3小时投喂一次,虾片和车元1号的投喂次数与冰鲜枝角类的投喂次数各占一半,虾片或车元1号与冰鲜枝角类交替投喂,虾片和车元1号亦交替投喂,投喂前需用60目筛绢搓碎过滤。
进一步地,七期幼体至九期幼体的投喂方法为,每隔3小时投喂一次,两种饵料交替投喂,虾片投喂前需用40目筛绢搓碎过滤。
进一步地,后期幼体的投喂方法为,每隔3小时投喂一次,两种饵料交替投喂,虾片投喂前需用40目筛绢搓碎过滤。
进一步地,虾苗的密度为15-20万尾/m3。
优选地,本发明中冰鲜枝角类为4、5月份大量收购打包后,在冷库-20℃速冻,以备育苗时使用。使用前将冰鲜枝角类化冻,在20ppm甲醛中浸泡20min,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冰柜中4℃保存。螺旋藻粉为山东东营康瑞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产品。车元0号和1号为日本“HIGASHIMARU”株式会社的产品。虾片为美国海星国际有限公司的红林牌对虾专用饲料。本发明中青虾幼体的分期采用戈敏生的分期方法进行分期。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未经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36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效预防日本囊对虾病害发生的生物防控技术
- 下一篇:集约化立体养蟹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