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座椅的角度调节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56701.8 | 申请日: | 2017-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00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金在浩;金成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达世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N2/22 | 分类号: | B60N2/22;B60N2/2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刘红梅;王漪 |
地址: | 韩国庆***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座椅 角度 调节器 | ||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座椅的角度调节器,在插口(50)形成多个第二卡止突起(51a),在楔形物(41、42)形成多个第一卡止突起(41b、42b),当插口旋转时,可以卡在上述第二卡止突起(51a),当角度调节器启动时,楔形物(41、42)同时旋转来减少启动损失角,由此角度调节器的响应性得到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座椅的角度调节器,更详细地,涉及呈简单结构,且启动响应性得到提高的车辆用座椅的角度调节器。
背景技术
通常,在车辆内部的室内前侧和后侧设置的驾驶座、副驾驶座及乘客座位的座椅(Seat)为了乘客的舒适而包括多种便利装置。
上述便利装置包括根据乘客的体型,将座椅向前后拉动并进行调节的滑动(Sliding)功能、调节座椅靠背的倾斜度的角度调节(Reclining)功能及以符合于搭乘人员的身体尺寸的方式调节座椅靠垫的高度的高度调节(height adjustment)功能。
通常,角度调节功能通过安装于座椅靠垫和座椅靠背相连接部位的角度调节器(recliner)实现。
角度调节器利用如下方式,即,若驱动轴通过杠杆或马达旋转,则向与驱动轴相连接的插口传递旋转力,通过插口的旋转力,在内齿轮和外齿轮之间发生相对旋转,由此在两者的啮合区间发生位置变化。通过与上述啮合区间变化相对应的旋转量调节座椅靠背的角度。
在调节完座椅靠背的角度的状态下,即使外力作用于座椅靠背,也能够通过形成于内齿轮和外齿轮之间的一对楔形物,内齿轮和外齿轮的相对旋转受到抑制(楔形物作用),由此使座椅靠背维持固定状态。
在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15-0003101中公开了适用如上所述结构的现有角度调节器的一例。
如图1所示,具有上述结构的现有角度调节器包括用于支撑楔形物1的内周面的凸轮套2,从而增加部件数量。
并且,在两个楔形物1a、1b之间存在间隙c,对此,当角度调节器启动时(当调节座椅靠背角度时),插口3向一侧方向(图1示出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旋转,且被推动的楔形物1a移动与上述间隔c相对应的距离并与其他楔形物1b相接触之后,使上述楔形物1b进行移动。
即,插口3与楔形物1之间存在游隙A,上述游隙A的间隙为插口3的两侧工作端3a和与其相邻的楔形物1a、1b之间的间隙和两个楔形物1a、1b之间的间隙c之和,但是因上述游隙(=启动损失角(loss angle))过大,从而当调机器启动时,响应性会降低。
并且,以往的插口3通过对铅进行压铸来制作,从而其重量过大,由此导致角度调节器的重量增加。
发明内容
对此,本发明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因部件的数量的减少,结构变得简单,插口和楔形物之间的启动损失减少,从而角度调节器的启动响应性得到提高,通过减少插口的重量,可减少角度调节器的整体重量的车辆用座椅的角度调节器。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外齿轮,在内周面形成齿轮;内齿轮,在外周面形成齿轮,并与外齿轮的内部啮合;与上述外齿轮和内齿轮内接;衬套,插入于上述偏心空间;一对楔形物,插入于上述偏心空间;弹簧,向相互展开的方向推动上述一对楔形物;插口,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驱动轴相连接,当进行旋转时,通过使旋转方向上的一侧楔形物移动来调节座椅靠背的角度;板盖,用于防止上述楔形物、弹簧及插口发生轴方向脱离;以及引导环,用于防止上述外齿轮和内齿轮发生轴方向脱离,在上述楔形物形成多个第一卡止突起,在上述插口形成多个第二卡止突起,以便当插口旋转时,通过卡在上述第一卡止突起来使楔形物进行旋转。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当上述插口旋转时,插口的工作端与上述工作端所推动的楔形物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和在相同旋转方向上的,插口的第二卡止突起与各个上述第二卡止突起所推动的楔形物的对应第一卡止突起之间的距离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达世株式会社,未经达世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67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