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柱支撑的混凝土楼盖高支模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58233.8 | 申请日: | 2017-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04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彭宝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荆门创佳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1/48 | 分类号: | E04G11/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8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支撑 混凝土 楼盖 高支模 体系 | ||
本发明利用柱支撑的混凝土楼盖高支模体系主要用于建筑工程领域现浇混凝土楼盖模板支撑使用,它利用混凝土柱作为支撑,拆装快捷方便,不需耗用大量钢管材料;本发明主要由底框、斜撑、支撑架、撑杆、连梁、中间水平支撑组成;支撑架主要由外框、内框、支撑梁组成;中间水平支撑主要由套框、水平支撑杆组成;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先施工楼层的混凝土柱,待全部的混凝土柱达到一定强度后,在每根混凝土柱上安装本发明的各个部件,最后在纵向及横向的连梁上铺设楼盖模板及浇筑楼盖混凝土,楼盖混凝土荷载的传递路线依次为:纵向及横向的连梁‑多个撑杆‑支撑架‑底框,中间水平支撑对斜撑进行拉结。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用于建筑工程领域现浇混凝土楼盖模板支撑使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工程领域混凝土楼盖高支模的支撑体系匀采用纵向钢管支撑及横向钢管加固,如果建筑物楼盖很高,则纵向支撑钢管即高又很密集,相应地又增加了横向加固钢管,即浪费材料又耗工费时,极不经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上述问题,它利用混凝土柱作为支撑,拆装快捷方便,不需耗用大量钢管材料;本发明主要由底框(1)、斜撑(2)、支撑架(3)、撑杆(4)、连梁(5)、中间水平支撑(7)组成;支撑架(3)主要由外框(8)、内框(9)、支撑梁(10)、铰接点(11)组成;中间水平支撑(7)主要由套框(12)、水平支撑杆(13)组成;底框(1)套在混凝土柱(6)的下端并临时固定,底框(1)的四边与斜撑(2)的下端固定,中间水平支撑(7)的套框(12)套在混凝土柱(6)上并临时固定,水平支撑杆(13)的一端与套框(12)固定,水平支撑杆(13)的另一端与斜撑(2)固定,支撑架(3)的外框(8)与斜撑(2)的上端固定,支撑梁(10)的两端分别与外框(8)和内框(9)固定,内框(9)套在混凝土柱(6)的上部并临时固定,支撑梁(10)有多个铰接点(11),多个铰接点(11)分别与多个撑杆(4)的下端连接,多个撑杆(4)的上端与连梁(5)连接;本发明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先施工楼层的混凝土柱,待全部的混凝土柱达到一定强度后,在每根混凝土柱上安装本发明的各个部件,最后在纵向及横向的连梁(5)上铺设楼盖模板及浇筑楼盖混凝土,楼盖混凝土荷载的传递路线依次为:纵向及横向的连梁(5)-多个撑杆(4)-支撑架(3)-底框(1),中间水平支撑(7)对斜撑(2)进行拉结;需说明,当混凝土柱(6)的强度与刚度足够大时,将底框(1)安装在混凝土柱(6)的上部,取消中间水平支撑(7)。
附图说明
附图标记说明:1-底框,2-斜撑,3-支撑架,4-撑杆,5-连梁,6-混凝土柱,7-中间水平支撑,8-外框,9-内框,10-支撑梁,11-铰接点,12-套框,13-水平支撑杆。
图1是本发明的立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A-A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B-B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C-C剖面图。
图5是将底框1安装在混凝土柱的上部的方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5,说明本发明的主要工作原理:先施工楼层的混凝土柱,待全部的混凝土柱达到一定强度后,在每根混凝土柱上安装本发明的各个部件,最后在纵向及横向的连梁5上铺设楼盖模板及浇筑楼盖混凝土,楼盖混凝土荷载的传递路线依次为:纵向及横向的连梁5-多个撑杆4-支撑架3-底框1,中间水平支撑7对斜撑2进行拉结;参见图5,当混凝土柱的强度与刚度足够大时,将底框1安装在混凝土柱的上部,取消中间水平支撑7,这一设计方案可以进一步减少构件,但混凝土柱必须有足够的抗弯强度,抵抗上部传来的偏心弯矩,否则混凝土柱将会破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荆门创佳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荆门创佳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82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缩机
- 下一篇:一种预留洞顶盖施工的模板支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