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梁随动切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58934.1 | 申请日: | 2017-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387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胡淼;李欣;孙建丽;寇立峰;陈雨;王文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15/04 | 分类号: | B23D15/04;B23D33/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周晓萍 |
地址: | 072761 河北省保定***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车门 防撞梁随动 切断 装置 | ||
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梁随动切断装置,包括支座和切断机构、随动机构、插销机构,随动机构设有滑台和驱动滑台左右直线往复运动的随动气缸;切断机构设置在滑台上,切断机构设有用于切断汽车车门防撞梁的静刀和动刀;插销机构设有插销座、插销气缸,插销座经插销座底板装配在滑台的工件进入端,插销座侧部经插销气缸安装座安装插销气缸,插销气缸杆固接插销,插销气缸驱动插销向前移动插入汽车车门防撞梁工件上的插销孔。本发明相比停机切断设备具有生产效率高,有利于连续化生产的优点;相比现伺服连续切断设备具有结构简单、制作维护成本低、易于调整、运行稳定可靠等优点。此外,本发明还具有切断精度较高,不会产生切断累计误差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产品件切断装置,特别是与冷弯成型设备配套使用的汽车车门防撞梁随动切断装置。
背景技术
为减少乘员在汽车侧面碰撞中的伤害,提高车辆的侧面防撞性,近年来汽车生产企业越来越重视车门防撞梁的研发和生产。汽车车门防撞梁产品件多是等截面产品,适用于连续冷弯成型加工。在冷弯成型工序后通过切断机构完成切断。其切断过程有停机切断或者通过伺服电机带动丝杠来移动切断模具,从而保证切断端头的定位精度。停机切断设备相对简单,但生产效率较低,不利于连续化生产,且电机频繁启停致使设备承受交变载荷,长期运行会降低设备精度,影响产品质量。采用伺服系统移动切断,设备成本较高,控制方式复杂且不易维护,增加了设备调试时间,影响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弊端,提供一种制作及维护成本低、切断精度高的汽车车门防撞梁随动切断装置。
本发明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梁随动切断装置,包括支座和设置在支座上的切断机构、随动机构、插销机构,所述随动机构设有滑台和驱动滑台左右直线往复运动的随动气缸;所述切断机构设置在滑台上,切断机构设有用于切断汽车车门防撞梁的静刀和动刀;所述插销机构设有插销座、插销气缸,插销座经插销座底板装配在滑台的工件进入端,插销座侧部经插销气缸安装座安装插销气缸,插销气缸杆固接插销,插销气缸驱动插销向前移动插入汽车车门防撞梁工件上的插销孔。
上述汽车车门防撞梁随动切断装置,所述切断机构还包括切断油缸、切断油缸支撑架、上模板和下模板,切断油缸支撑架固定在滑台上,切断油缸固定在切断油缸支撑架顶部,切断油缸杆经模具连接块、油缸连接块连接上模板,动刀经动刀安装块与上模板固定,下模板经下底板固定在滑台上,静刀固定在下模板上,静刀上设有竖向的动刀槽,动刀与动刀槽上下对应,静刀还设有供汽车车门防撞梁工件穿过的横向孔。
上述汽车车门防撞梁随动切断装置,所述随动机构还设有滚筒安装架、工件导向槽和滚筒,滑台的工件移出端装配角支架,角支架相对滑台的高度可调,滚筒安装架固定在角支架上,滚筒安装架上并排设置数个滚筒,工件导向槽固定在滚筒安装架上,工件导向槽两侧的槽宽尺寸递增。
上述汽车车门防撞梁随动切断装置,插销座底板相对滑台的高低位置可调;插销座底板相对滑台的前后位置可调;插销座相对插销座底板的左右位置可调;插销座的侧壁上设有插销导套,插销穿过插销导套、与插销导套滑动配合。
上述汽车车门防撞梁随动切断装置,所述随动机构设有导轨,两条导轨固定在支座上,滑台下部固定导轨滑块,导轨滑块与导轨滑动配合;随动气缸活塞杆连接气缸连接杆,气缸连接杆经肘接头、销轴连接滑台支架,滑台支架固接滑台。
上述汽车车门防撞梁随动切断装置,所述滑台为“凸”形,所述支座上对称设有限位块,各限位块连接缓冲垫,各缓冲垫对应滑台的前后侧的肩台。
上述汽车车门防撞梁随动切断装置,所述切断机构设有导柱,两根导柱位于静刀两侧,各导柱下部固接下模板,上模板与导柱滑动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89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