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分布式差动保护的故障定位、隔离及快速恢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63624.9 | 申请日: | 2017-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19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文安;黄维芳;金鑫;李正红;魏承志;张国翊;连伟华;朱海龙;徐骏;许健;吴恒;乔峰;王家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28 | 分类号: | H02H7/28;H02J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阙华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4 | 代理人: | 吴鸿维 |
地址: | 51062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分布式 差动 保护 故障 定位 隔离 快速 恢复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基于分布式差动保护的故障定位、故障隔离及快速恢复方法,由就地安装的DTU(配电自动化终端)装置实现,以上功能集成到DTU装置的广域保护插件中的保护单元,保护单元通过差动保护实现故障定位,然后隔离故障和启动馈线装置重合;而备用电源转供电功能则交由具备拓扑识别及快速智能复电功能的DMS(数据管理系统)完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广域配网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分布式差动保护的故障定位、故障隔离及快速恢复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广域配网方式,采用集中式方式,即广域主站实现故障定位、隔离和恢复,测控终端装置DTU子站仅仅是执行主站的分合闸指令。这种广域配网方式,各设备之间各自工作,设备功能不能够很好的相互融合使用。极大的浪费了测控终端装置DTU子站的功能。
现有的中低压配电网电力通信研究现状:
(1)PTN(分组传送网)技术应用于主网现状
目前南方电网的110kV/35kV中低压电力通信网属于地区通信网的范畴,地区通信网中的传输网主要采用基于同步数字通信、电路时分复用的SDH/MSTP(同步数字体系/多业务传送平台)技术,在不同大区业务之间安全隔离、通道的时延和误码等质量等方面非常理想。但随着技术和业务的发展,该技术的不足之处也逐渐明显:
a)以广域控制保护为代表的电力系统新业务对通信通道提出了组播/多播、业务流向、大带宽等要求。SDH/MSTP技术主要靠EOS单板提供以太网业务,不太适应组播/多播业务模型,而且EOS技术的单位byte成本不太理想;同时电力通信业务也有向IP化发展的趋势,在这种新趋势下,SDH/MSTP技术是否仍然是中低压电力通信网的最优技术,需要仔细研究论证。
b)随着国内外运营商的本地网向PTN、IPRAN(无线接入网IP化)等技术的演进,SDH/MSTP产业链逐渐开始萎缩。未来,SDH/MSTP存在停产、没有备件、版本停止维护等一系列可能的问题。
c)电网的进一步发展,对变电站精确时间同步提出了较高要求。SDH/MSTP技术暂不支持PTP时间同步协议,由于两者的技术基础大不相同,在SDH/MSTP上难以实现PTP并加以标准化。
PTN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光传送网络架构,在IP业务和底层光传输媒质之间设置了一个层面,针对分组业务流量的突发性和统计复用传送的要求而设计,以分组业务为核心并支持多业务提供,具有更低的总体使用成本(TCO),同时秉承光传输的传统优势,包括高可用性和可靠性、高效的带宽管理机制和流量工程、便捷的OAM和网管、可扩展、较高的安全性等。
PTN技术是中国移动的本地网主流传输技术,主要用于替代MSTP实现3G/4G基站数据回传,目前中国移动持有世界上最大的PTN网络,设备总数超过60万台。
国内电力企业一直在关注PTN的发展动态:2010年国家电网山东电网信息化建设采用了PTN技术,完成了地市PTN本地综合数据网的建设;随后河北电网农网改造、新疆昌吉电网PTN&EPON配电网、甘肃定西电力、辽宁电力、江苏电力、内蒙电力、湖南电力等都采用了PTN技术;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首次开展了PTN技术承载广域控制保护业务的相关研究并搭建了示范平台,验证了控制保护业务分组数据传输的可用性,同时在基于IEEE1588V2的主备用时间源故障切换技术、高可靠一发多收组播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目前PTN在电力通信领域的应用,从组网规模上看,几点到几十点不等;从承载的业务来看,主要是管理信息大区业务,少量是调度数据网业务(作为备用通道)。
(2)PTN技术应用于配网现状
国家电网已经明确EPON技术作为配网通信的主流技术,近几年大力推进配网通信网的建设,进展迅速。EPON技术具有成本低、带宽大等优点,但同时也有设计复杂、网络结构难以调整、不支持精确时间同步等缺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36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