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双极膜电渗析制备药用辅料二氧化硅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64421.1 | 申请日: | 2017-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55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何晓文;崔洪珊;伍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联合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3/12 | 分类号: | C01B33/12;B01D61/42;B01D61/44;B01D61/46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源天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73 | 代理人: | 闫冬 |
地址: | 232038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双极膜 电渗析 制备 药用 辅料 二氧化硅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双极膜电渗析制备药用辅料二氧化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膜,具体包括以下步骤:A),在金属片表面生长取向型ZIF纳米管,得到中间体;所述取向型ZIF纳米管中包括钴离子;B),将所述中间体浸泡于高分子聚合物溶液中,得到取向型ZIF基阴离子交换膜,所述高分子聚合物溶液中的高分子聚合物含有苄氯基团或苄溴基团;步骤二,将所述取向型ZIF基阴离子交换膜设置于双极膜电渗析装置中,开始双极膜电渗析制备原硅酸多聚体;步骤三,加热所述步骤二制备的所述原硅酸多聚体,得到二氧化硅。本发明采用双极膜电渗析制备药用辅料二氧化硅,为制备药用辅料二氧化硅提供了一种新的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离子交换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双极膜电渗析制备药用辅料二氧化硅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二氧化硅是目前用作药品制剂的一种新型辅料,在片剂制作过程中,二氧化硅可以极大地改善颗粒流动性,提高松密度,使制得的片剂硬度增加,崩解时限缩短,从而提高药物溶出速度。作为优良的助崩剂、赋形剂、粘合剂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制剂药厂的青睐。
二氧化硅传统的制备方法有以硅烷卤化物为原料的气相法;以硅酸钠和无机酸为原料的化学沉淀法;以及以硅酸酯等为原料的溶胶-凝胶法和微乳液法。在这些方法中,气相法原料昂贵,设备要求高,生产流程长,能耗大;化学沉淀法存在产品纯度低的问题;溶胶-凝胶法原料昂贵,制备时间长;而微乳液法成本高、有机物难以去除且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鉴于上述缺陷,本发明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双极膜电渗析制备药用辅料二氧化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膜,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在金属片表面生长取向型ZIF纳米管,得到中间体;所述取向型ZIF纳米管中包括钴离子;
B),将所述中间体浸泡于高分子聚合物溶液中,得到取向型ZIF基阴离子交换膜,所述高分子聚合物溶液中的高分子聚合物含有苄氯基团或苄溴基团;
步骤二,将所述取向型ZIF基阴离子交换膜设置于双极膜电渗析装置中,开始双极膜电渗析制备原硅酸多聚体;
步骤三,加热所述步骤二制备的所述原硅酸多聚体,得到二氧化硅。
较佳的,所述步骤A)具体为:
将所述金属片浸泡在第一反应液中,加热,在所述金属片表面生长出取向型碱式碳酸钴纳米线,取出,浸泡在第二反应液中,加热,将所述金属片表面的取向型碱式碳酸钴纳米线转化为取向型ZIF纳米管。
较佳的,所述步骤A)中所述第一反应液包括可溶性钴盐、氟化铵和尿素;生长所述取向型碱式碳酸钴纳米线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反应液的加热温度为80℃~110℃,加热时间为9~13h。
较佳的,所述步骤A)中所述第二反应液包括咪唑类有机配体与碱性物质,所述碱性物质为包含氨基的有机碱或氨水;将所述取向型碱式碳酸钴纳米线转化为所述取向型ZIF纳米管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反应液的加热温度为80℃~100℃,加热时间为100~200min。
较佳的,所述双极膜电渗析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腔室单元,所述腔室单元包括依次排列的料液室和酸室;
所述步骤二的双极膜电渗析过程中,所述料液室通入第一碱金属硅酸盐溶液,所述酸室通入第二碱金属硅酸盐溶液,所述第一碱金属硅酸盐溶液浓度高于所述第二碱金属硅酸盐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联合大学,未经淮南联合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44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备三氯氢硅的树脂催化剂的活化方法
- 下一篇:一种耐冻硅溶胶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