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器人的防碰撞搬运装置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65171.3 | 申请日: | 2017-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95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杨永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永明 |
主分类号: | B25J19/00 | 分类号: | B25J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器人 碰撞 搬运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机器人的防碰撞搬运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底面的四角均安装有支柱(3),每个支柱(3)的底端均安装有万向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表面的左侧焊接有竖直设置的立板(19),所述立板(19)左侧面的中部焊接有扶手(11),所述扶手(11)上设置有橡胶带(10),所述橡胶带(10)的左侧面等距离设置有第二挂环(9),所述橡胶带(10)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挂钩(12),所述第一挂钩(12)与扶手(11)搭接,所述橡胶带(10)底端的左侧面设置有第一挂环(8);
所述立板(19)的顶端安装有转动销(17),所述转动销(17)上销接有顶板(13),所述顶板(13)上表面的前部、左侧和后部均焊接有第一圆环(14),所述第一圆环(14)上绑接有第一拉绳(15),所述第一拉绳(15)远离第一圆环(14)的一端均安装有第二挂钩(16),所述立板(19)右侧面的顶部焊接有两个三角支架(18),并且两个三角支架(18)分别位于立板(19)的前部和后部,所述三角支架(18)的上表面与顶板(13)的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底板(1)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圆形的通槽(31),通槽(31)内插接有支撑柱(5),所述支撑柱(5)位于通槽(31)下方的一端焊接有限位圆盘(6),所述支撑柱(5)位于通槽(31)上方的一端焊接有垫板(22),所述垫板(22)的正面、右侧面和背面均焊接有第二圆环(23),每个第二圆环(23)上均绑接有第二拉绳(21),所述第二拉绳(21)远离第二圆环(23)的一端安装有第三挂钩(20),所述垫板(22)的底面开设有圆环状的第二限位槽(26),并且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与第二限位槽(26)位置相对应的第一限位槽(25),所述第一限位槽(25)与第二限位槽(26)之间安装有第一缓冲弹簧(24),所述第一缓冲弹簧(24)位于支撑柱(5)的外侧;
位于底板(1)前部的两个支柱(3)正面和位于底板(1)后部的两个支柱(3)背面均安装有缓冲装置(2),所述缓冲装置(2)包括限位板(32)、支杆(33)、第二缓冲弹簧(34)、固定板(35)和滚轮(36),所述支杆(33)与支柱(3)插接,所述限位板(32)与支杆(33)位于支柱(3)内侧的一端焊接,所述固定板(35)为U形,并且固定板(35)与支杆(33)位于支柱(3)外侧的一端焊接,所述固定板(35)与支柱(3)之间的支杆(33)上套设有第二缓冲弹簧(34),所述滚轮(36)与固定板(35)的内侧面销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的防碰撞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支柱(3)之间焊接有水平设置的横杆(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的防碰撞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22)的左侧面焊接有滑块(28),所述滑块(28)与立板(19)右侧面底部开设的滑槽(29)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的防碰撞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22)的底面嵌设有第一磁铁板(27),并且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镶嵌有与第一磁铁板(27)相对应的第二磁铁板(30),所述第一磁铁板(27)和第二磁铁板(30)均位于第一缓冲弹簧(24)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的防碰撞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板(27)和第二磁铁板(30)均为圆盘状,第一磁铁板(27)的底面和第二磁铁板(30)的上表面之间的极性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的防碰撞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环(14)和第二圆环(23)的数量相等。
7.一种机器人的防碰撞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支撑柱和通槽的配合,能够对垫板起到定位的作用,使垫板的支撑较为稳定,减少了第一缓冲弹簧的偏移,滑块与滑槽的配合亦起到了对垫板限位的目的,使垫板对机器人的支撑较为稳定,利用第一磁铁板与第二磁铁板之间的相斥力,亦能够在推车发生晃动时对机器人进行缓冲,减少了机器人运送途中的振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永明,未经杨永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517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伏智能运维机器人
- 下一篇:吸粉式混合分散弥散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