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桨翻炒的炒茶滚筒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65558.9 | 申请日: | 2017-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92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胡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雾山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43040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翻炒 滚筒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桨翻炒的炒茶滚筒,所述滚筒的轴线上设有一转轴,所述转轴由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旋转,所述滚筒由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旋转;环绕所述转轴由左至右依次交替连接有多个弧形的翻炒桨,每相邻两翻炒桨在轴线投影重合的长度为左侧翻炒桨在轴线投影长度的1/2,所述翻炒桨的中部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滚筒内还设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均与一集成控制面板相连。本发明滚筒实现了两级充分翻炒,多桨翻炒增加了茶叶的贴锅时间,使茶叶得到长时间均匀的高温受热,防止茶叶翻炒不均,利于保持茶叶原有的炒锅香风味,也便于茶叶水分快速蒸发,炒干后的成品茶叶品质优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桨翻炒的炒茶滚筒。
背景技术
炒茶杀青,是绿茶、黄茶、黑茶、乌龙茶、普龙茶、部分红茶等的初制工序之一,其主要目的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炒茶杀青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茶叶产品的品质。杀青首先要求迅速、及时地破坏酶的催化;温度是影响酶的催化作用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大部分茶类杀青时要遵循“高温杀青,先高后低”的首要原则,即刚开始杀青时温度要高,使酶的活性在较短的时间内受到破坏,随后温度降低,促进内含物的转化,保证杀青的理化变化程度都能达到茶叶品质的要求。炒茶杀青的好坏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是杀青方式、杀青温度、杀青时间和鲜叶质量的相互关系,在相同工艺参数的条件下,改变炒茶装置,杀青实际效果将有很大差异。
目前我国茶叶的主要杀青方式有滚筒杀青、锅炒杀青、热风杀青、蒸汽杀青、微波杀青、蒸汽-热风混合式杀青等。滚筒杀青是一种我国茶叶常用的杀青方式,目前除少数名茶高等级别(特级至一级)的还采用手工杀青外,大多数茶叶都选用滚筒杀青机进行杀青,一般可达到干茶及茶汤色绿、香气高长、滋味浓爽的要求。但是,现有的炒茶机在炒茶过程中,茶叶经常不能均匀翻炒,使得炒茶品质高低不齐,还会导致青叶的湿度不一,从而使茶叶颜色不一。再者,在滚筒的往复运动中容易出现茶叶向一边集中,导致受热不均,影响到茶叶的理条效果。因此,亟需研制出一种新型的炒茶滚筒,在保证整锅茶叶品质稳定性的前提下,翻炒均匀,实现炒茶杀青的规模化工艺,利于炒茶的半自动化或自动化生产,更好地制作出高品质的茶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桨翻炒的炒茶滚筒,可以用于替换现有炒茶滚筒,实现茶叶的充分翻炒,保证整锅茶叶品质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多桨翻炒的炒茶滚筒,包括一水平放置的滚筒、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滚筒的一端面外侧设有加料斗,另一端面外侧设有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所述滚筒的轴线上设有一转轴,所述转轴由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旋转,所述滚筒由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旋转;环绕所述转轴由左至右依次交替连接有多个弧形的翻炒桨,每相邻两翻炒桨在轴线投影重合的长度为左侧翻炒桨在轴线投影长度的1/2,所述翻炒桨的中部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滚筒内还设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均与一集成控制面板相连。
本发明所述炒茶滚筒通过滚筒和转轴的两级旋转,对放入其内的茶叶进行充分翻炒,并且,由于转轴上相邻两翻炒桨有1/2部分是重合的,使得翻炒桨在翻炒的过程中不存在死角。同时,在炒茶过程中,通过一集成控制面板对滚筒内温度、湿度、滚筒转速和转轴转速进行监控,通过温度、湿度的检测温度进而调节滚筒转速、转轴转速,或者调节用于给炒茶滚筒加热的大小,实现对所述炒茶滚筒运行参数的监测及智能调节。一般情况下,给滚筒加温时,仅能控制加热温度的大小,而同样壁温的滚筒由于茶叶的添加量、炒茶的快慢、滚筒的通风情况,其内的温度可能会存在差异,本发明将所述温度传感器设在每个翻炒桨的中部,即可实时监测到在滚筒中部的温度,根据测量得到的温度及给滚筒加热设定的温度之间的差值,对滚筒转速、转轴转速或加热温度进行调节,使得两者之间的差值保持在适宜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雾山茶业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大雾山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55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制均匀的炒茶机及炒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山楂果泡腾茶片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