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小儿口周皮炎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166848.5 申请日: 2017-03-20
公开(公告)号: CN106822603A 公开(公告)日: 2017-06-13
发明(设计)人: 毛中华 申请(专利权)人: 毛中华
主分类号: A61K36/8984 分类号: A61K36/8984;A61K9/16;A61P17/00;A61K33/0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733000 甘肃省武*** 国省代码: 甘肃;6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治疗 小儿 皮炎 配方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小儿口周皮炎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口周皮炎是一种周期性反复发作,原因不明的炎症性皮肤病,特征性皮损为环绕口周唇红缘约处出现红斑、丘疹、丘疽疹、脓疤,表面有脱屑,伴有轻度到中度的痉痒和烧灼感。皮损持续数年平均一年,最长者可达年,严重者会遗留瘫痕,因其顽固难治、反复发作而且病程长,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精神造成极大痛苦。本病病因及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首选治疗方法为四环素,但该方案治疗周期长,起效慢,复发率高,存在较大的毒副作用。国内对于本病的研究较少,中医治疗本病以经验方内服为主,治法多为清热泻火,除湿解毒,短期难以取效,长期内服容易伤及脾阳,致成脾阳虚衰证。

西医诊断标准

本病目前无权威的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杨国亮皮肤病学》和《中国临床皮肤病学》本病的典型临床表现,拟定西医诊断标准如下:

1.环绕口唇周围的丘疹、丘疽疹,基底红或融合成片,可有脓疽、表面脱屑。

2.皮损与口唇之间有一圈约皮肤区域不受侵犯,上下唇从不累及。

3.病程呈周期性发作,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后很快缓解,停用后病情恶化。

4.目觉痉痒、烧灼感。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如下:

本病目前尚无权威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皮肤性病学备床版》本病的辩证施治,拟定口周皮炎的中医证候辩证标准如下:脾胃实火口唇四周连续不断地出现丘疹、脓疤和不易消退的红斑,糠秋状鳞屑脱落之后又生,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

口周皮炎,在中医学中无明确的病名与之对应,从床表现上看,与“口吻疮”、“燕口”、“燕窝疮'、“潘唇'`类似。范瑞强等戈将本病称为“口周湿疮”,并指出本病主要好发于一岁的女孩,部位卞要是“口罩区”,即口周、额部和鼻侧的皮肤皮损为红斑、丘疹和鳞屑,偶见丘疽疹或脓疽一般仅有轻度刺激或烧灼感,有时伴有痉痒,程度不一皮损一般持续数年平均一年最长者可达年,可目发性消退预后良好,但个别患者有反复发作、迁延日久的倾向。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脾胃风湿热邪,循经上发于口周而成,如《诸病源候论•唇口病诸侯•口吻疮候》石所载“其脏腑虚,为风邪湿热所乘,气发于脉,与津液相搏则生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云“燕窝疮,……由脾胃湿热而成。”唐氏万认为本病因过食肥甘厚味及辛辣酒酩,脾胃内蕴湿热,郁久化火,火邪熏蒸,或情志之火内积而导致已、脾蕴热,或复感风热毒邪,火热毒邪循经上扰,发于口周而成,基本病机为自脾郁热。范瑞强等认为本病因偏食辛辣或油腻之品,致使脾胃湿热内蕴,循经上扰而成或肺脾内郁热邪,复感风邪外袭,阻于肌肤所致。

中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以内治为主,未见单纯外治的报道,内外合治多为中药内服联合西药外用。内治治法多为清热泻火、解毒除湿,如李洪等甲自拟泻火解毒汤治疗例,总治愈率哪。随访年,未见复发杜茂涛比采用导赤散加减治疗例,总有效率朱俊昌,采用加减荆防汤治疗例,总有效率。随访年,复发例。范瑞强等指出本病的治疗法则为清热利湿祛风,日久注意养阴,并将本病分为脾肺郁热和脾胃实火个证型,脾肺郁热使用泻白散加减,脾胃实火使用泻黄散加减。

本病首先由和于年掐述,称为光感性皮脂溢出年。将其称为鼻唇沟皮炎年和特别指出本病在口唇周围有一圈正常皮肤,首先将本病称为口周皮炎。本病并无公认的诊断标准,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临床表现,并排除脂溢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寻常座疮和酒糟鼻等临床表现相似的疾病。

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推测与洗涤剂、牙膏、化妆品、并与近年来广泛应用含氟皮质激素软膏有关,但均无定论。感染、接触过敏、内分泌改变、糖皮质激素等均可引起本病,避孕药、含氟及含酒石酸的牙膏、保湿霜以及其他可引起皮肤菌群擎生的封闭性护肤品及含汞化妆品等均可诱发本病,部分患者可在月经期或妊娠期发病。近年来,有多名学者一坦二川台床观察到本病与感染密切相关,患者的皮损处培养出,唾液中亦检测出,且患者常伴有消化道症状,在治疗口周皮炎的同时联合抗治疗,疗效明显提高。但具体与口周皮炎的关系和机制尚未研究清楚。罗氏检测例口角皮炎者,蠕型蜗检出阳性。推测可能与若虫体繁殖增多、腺体肿胀、虫体代谢产物和死虫崩解物的刺激,再加上在青春发育期性激素的刺激下,分泌的大量皮脂腺聚集,很容易使毛囊局部产生炎症反应,同时继发的细菌感染可出现化脓性病灶,徐刚等观察例口周皮炎患者,发现患者虽然有例培养发现珠白色念珠菌,但与正常健康人咽部带菌率相近,并且治疗前后带菌率无差别不支持真菌感染为其诱因。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毛中华,未经毛中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68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