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苹果栽培的专用均衡营养肥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67629.9 | 申请日: | 2017-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33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郭婧;郭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婧;郭志刚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A01C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均衡营养 苹果栽培 苹果 氯化钾 农药使用量 硫酸钾 抗病虫害 苹果品种 人工成本 植株生长 含糖量 耐贮性 施肥量 复合肥 有机肥 尿素 施肥 农药 恢复 农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苹果栽培的专用均衡营养肥。本发明所提供的均衡营养肥的成分由KNO3、KH2PO4或Ca(H2PO4)2·H2O、KCl或K2SO4、MgSO4·7H2O或MgSO4·H2O、Ca(NO3)2·4H2O或5Ca(NO3)2NH4NO3·10H2O以及FeSO4·7H2O组成。本发明的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所提供的苹果专用均衡营养肥的亩产与目前农民常规施肥方法(有机肥、复合肥、尿素、氯化钾、硫酸钾等)相比,其使用方法简便,施肥量少,植株生长健壮,抗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和人工成本,可以提高1~7%亩产,同时提高苹果的品质、口感以及含糖量,恢复不同苹果品种的原有风味,同时还可提高苹果的耐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化工和水果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苹果栽培的苹果均衡营养肥。
背景技术
苹果在我国已经具有2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相传夏禹曾经吃过的“紫奈”就是红苹果,如果此事属实,表明苹果在我国具有更久远的历史。晋朝的郭义恭著有《广志》记载,“西方例多柰,家家收切曝干为脯,数十百斛为蓄积,谓之频婆粮”。也就是说,在晋朝已有记载将苹果剥皮晒干制成果干的技术。表明在晋代我国种植苹果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非常高的程度。中国古代将栽培的苹果称之为柰或林檎,在日本至今还将苹果称为林檎,这应该是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在汉代已有记载“绵苹果”。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也有关于柰和林檎的详细阐述。柰就是现在的苹果,包括槟子在内。林檎也就是今天的沙果。因此可以证明苹果在中国的栽培历史已有二千年以上历史。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国先民积累了丰富的苹果繁殖、栽培和加工等技术,经验非常丰富。甘肃河西走廊一代是我国绵苹果的主要产地。目前,在陕西、甘肃、青海和新疆等地仍有广泛分布绵苹果群落。并有100-150年左右的古树。在新疆还有苹果原始森林。这是我国乃至世界极为重要的苹果种质资源。
在19世纪中叶有欧洲苹果品种传入我国,由于欧洲苹果的漂亮表皮,很快显示出其外观优势,并逐渐代替中国原产的绵苹果。欧洲苹果首先在山东烟台落户,19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发展到山东青岛和辽宁南部。现在,我国的各苹果产区,除原有苹果属树种之外,作为经济作物栽培的苹果品种绝大部分都是从欧、美、日、俄等国引进,又称为西洋苹果。以后在成都、昆明及伊犁等地先后从日、德、美、法、苏等国引入不少品种。哈尔滨和吉林所栽的小苹果多引种俄国和中东地区。中国引入的苹果品种,在解放前各地栽培面积很小,产量也低,解放后才开始大量发展。目前我国各地区主栽品种以从日本引种的“红富士”为主。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苹果种植面积大约在3400万亩左右,苹果总产量在3800万吨,占世界苹果产量的50%以上。为此,苹果也成为我国很多地区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但是,由于各地区果农为追求苹果产量,过量施肥已经成为常态。因此导致苹果口感和品质严重下滑,耐贮性大幅度下降,同时也导致土质劣化。为了实现科学施肥和精准施肥,同时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以生产出品质均一的高品质苹果,开发出新型的苹果专用均衡营养肥十分必要。
为此,申请者根据苹果树的营养需求,设计出一种全营养的苹果专用均衡营养肥。该肥料在稳定或者提高产量的前提下,可以大幅度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提高肥效,减少氮磷施用量,做到精准施肥,并能缓解因过量施肥而造成的土壤劣化以及地表水污染。同时还可以提高苹果树的抗病性,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高苹果的品质和口感,恢复不同品种苹果的原有风味,同时提高苹果的耐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苹果栽培的苹果均衡营养肥,该肥料适用于所有苹果品种的栽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婧;郭志刚,未经郭婧;郭志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76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