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状漏斗形微小型水下航行器回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68106.6 | 申请日: | 2017-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765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5 |
发明(设计)人: | 沈海龙;苏玉民;陈科;杜度;杨迪;许钧鑫;苏广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C7/18 | 分类号: | B63C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状 漏斗 微小 水下 航行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网状漏斗形微小型水下航行器回收装置,特别适用于潜艇搭载的UUV进行回收。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水下机器人的快速发展,水下作业成为了一大热门技术,然而由于对接过程中受到的作用力以及流场的复杂性,对于UUV的回收还处于缓慢发展阶段,目前有效的回收方法主要分为两种,即水下回收和水面回收。水面回收方式需要考虑风、浪、流等多种因素,情况比较复杂,相对而言水下回收方式所考虑的因素较少,适用于军用以及民用两方面,回收效率比较高。
国内外对于水下作业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高效的保证作业质量成为了人们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回收作业作为水下工作的最后一道工序,往往处于重中之重,回收的成果,往往由于回收装置质量不高,会对UUV造成很大的影响,对于复杂的水下作业,回收装置的选取直接决定了作业的成功与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网状漏斗形微小型水下航行器回收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前端网状漏斗形回收部分、与前端网状漏斗形回收部分连接的后回收舱部分、设置在后回收舱部分下端的三角支架,所述前端回收部分是漏斗型网状结构,所述三角支架包括与后回收部分连接的支撑杆、与支撑杆端部连接的矩形板、同时与矩形板下端连接的三个支撑杆件,且三个支撑杆件对称布置,在三个支撑杆件之间还设置有圆形板,且圆形板与矩形板之间通过竖直杆连接。
本发明还包括这样一些结构特征:
1.所述后回收部分是由条状构件拼接成的网状结构。
2.所述漏斗型网状结构是由均匀布置的条状构件连接而成漏斗型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受到的水下作用力比较小,而且对于潜艇回收方式来说,灵活性比较高,可以搭载于潜艇上合适的位置,且能够广泛应用于情况比较复杂的恶劣海域海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回收装置结构示意轴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回收装置结构示意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回收装置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回收装置结构示意前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回收为装置结构示意后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后回收装置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支撑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结合图1到图7,本发明的回收装置由三部分组成:网状漏斗型的前端回收部分5、后回收舱装置1、三角形支架3,其中后回收舱装置紧紧包裹着回收部分,漏斗型的装置盘面成圆形,并且采取网状结构,通过后回收装置与支架相连。三角形支架采取三个杆件结构,共同连接到中间一矩形板上,矩形板正中间采用一支撑杆2与后回收装置相连,其中底部再用圆形板4,圆形板与矩形板之间设置有竖直杆,便于固定,增强了装置稳定性,从而是整个回收装置在潜艇上固定的更加牢靠,使回收更加稳定更加高效。且三角形支架可选择位置较多,可适用于不同型号的艇体。
本发明的回收装置的大小与艇体大小之比小于或等于1/20,所述三角形支架3采用焊接方式,可以焊接在艇体表面,在三角形支架3之间采用圆盘形结构,加装竖直杆,以便支撑回收后装置,前后回收部位采取网状结构,是水动力影响减到最小,
综上,本发明的最大的优势就是可操作性比较强,底部支座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在潜艇表面,因而可以选取阻力变化较小的区域以及流场变化较小的区域进行回收装置的焊接工作,关于流场的具体情况需要考虑不同艇型,然而本装置可应用于不同型号的艇型,因此用途比较广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81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倾覆水产运输船
- 下一篇:一种游泳安全保护充气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