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刀鲚小水体暂养抗应激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68651.5 | 申请日: | 2017-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044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杜富宽;徐钢春;徐跑;黎燕;聂志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 |
代理公司: | 32200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邵骅 |
地址: | 21408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刀鲚小 水体 暂养抗 应激 方法 | ||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刀鲚小水体暂养抗应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1)暂养工具:采用敞口容器;(2)除噪处理:将上述敞口容器与地面接触位置加垫弹性隔音材料;(3)水体调控:在敞口容器内加入刀鲚养殖用水,确保其溶氧高于7.0mg/L,pH 7.0‑7.6,水温低于25℃,添加0.6%‑1.2%质量比的山梨醇,通过搅动充分溶解;(4)将刀鲚带水转运至敞口容器中暂养,所述敞口容器口部设置遮光装置,减少光线,降低应激。本发明使用工具简单,均为水产养殖中的常规器具,获取方便。采用的抗应激剂为单一成分,且无毒无害,成本较低,抗应激效果显著,可以将6小时小水体暂养成活率提高到96%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在小水体中暂养刀鲚时的抗应激方法。
背景技术
长江刀鲚(Coilia nasus),俗称刀鱼,是长江中珍稀名贵的生殖洄游性鱼类,以鲜、嫩、美而闻名,享有“长江三鲜”之首的美誉,是我国重要的名特优经济物种。然而,刀鲚应激反应强烈,有“出水即死”一说,在养殖过程中多个环节需要在小水体中暂养,而在这种小水体中极易引发应激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提高长江刀鲚小水体暂养成活率的方法,减少该过程的死亡率,降低经济损失。
在其他水产动物中,通常采用复合维生素、中草药及葡萄糖等制成复合抗应激剂,具备一定的抗应激效应。根据发明者的试验,目前市场上的水产抗应激剂在长江刀鲚中的效果并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从刀鲚应激调控的生理机制入手,有效提高刀鲚小水体暂养6小时的成活率的小水体中暂养刀鲚时的抗应激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刀鲚小水体暂养抗应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暂养工具:采用敞口容器;
(2)除噪处理:将上述敞口容器与地面接触位置加垫弹性隔音材料;
(3)水体调控:在敞口容器内加入刀鲚养殖用水,确保其溶氧高于7.0mg/L,pH7.0-7.6,水温低于25℃,添加0.6%-1.2%质量比的山梨醇,通过搅动充分溶解;
(4)将刀鲚带水转运至敞口容器中暂养,所述敞口容器口部设置遮光装置,减少光线,降低应激。
优选的:所述敞口容器容积为1L-1000L。
所述弹性隔音材料为厚度大于10cm的海绵。
所述遮阳装置为双层遮阳网。
所述步骤(3)中装水量为敞口容器的2/3。
所述步骤(4)中刀鲚鱼的暂养密度为0.5-2.5g/L。
与已有技术相比,采用该发明有如下有益效果:
1.该发明使用工具简单,均为水产养殖中的常规器具,获取方便。
2.采用的抗应激剂为单一成分,且无毒无害,成本较低,抗应激效果显著,可以将6小时小水体暂养成活率提高到96%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对照组和采用本发明方法刀鲚鱼组血浆皮质醇的变化对照图。
图2为对照组和采用本发明方法刀鲚鱼组血浆血糖的变化对照图。
图3为采用本发明方法刀鲚鱼乙二醛酶1变化图。
图4为乙二醛酶1对比电泳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86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